清明节——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是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典礼和仪式,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清明节期间,以“传递亲情、弘扬文化、缅怀先烈、传承家风”为主题,把清明节办成爱国节、文明节、文化节,有利于教育引导人们增加对优良传统的认知,增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思想情感,增强民族同宗同源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更好地聚人心铸民魂。
把清明节办成饱含家国情怀的爱国节。清明时节,慎终追远、缅怀先辈,激励奋进激情。可以开展“不忘初心,缅怀先烈”主题活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到就近的各类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重要战役和战斗纪念设施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宣誓、祭扫献花,礼敬先烈先辈,感恩幸福生活。通过听“抗战老兵”讲故事,重温入党、入团、入队誓词等形式,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传递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可以发动网民参与网上留言寄语活动,特别是以未成年人为重点,在网上向先贤先烈寄托哀思,发表感言心声,表达对先烈、先贤、先人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把清明节办成蕴含礼仪礼节的文明节。清明节,人们或祭扫追思逝者,或家庭家人聚会,或集中外出游玩赏春,是进行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时机。可以开展“文明祭扫,绿色清明”活动,倡导生态礼葬、文明祭祀理念,倡导献花寄哀思,采取鞠躬敬故人、种植纪念树、清扫墓碑、召开家庭追思会、设置集中焚烧点等文明、环保、健康、安全的祭扫方式表达思念之情,在祭扫活动中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健康的祭扫新风。倡导文明旅游,引导市民在外出旅游时树立文明观念,恪守社会公德,讲究礼仪,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倡导文明就餐,推广餐桌文明礼仪,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组织群众走进民间家祠拜先贤,重温先贤教诲,沐浴优良家风,组织收集、宣传历代先贤、革命先辈对家庭教育的名言名句,以及不同时期先进模范人物以身作则正家风的先进事迹,通过举办“好家风好家训”展览等,引导人们自觉树立良好家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把清明节办成富含浓郁特色的文化节。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可以加强对清明节文化内涵的挖掘宣传,发挥各地历史人文资源优势,举办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健康有益的寻根祭祖、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等活动,让人们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组织开展植树绿化、沐春踏青等活动,引导人们走进自然、关爱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利用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宣传清明节的历史渊源及当代意义,传承文化,传播文明。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宣传优势,宣传清明节庆习俗,引导群众了解清明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因地制宜组织开展花会歌会、庙会灯会、游艺联欢、舞龙舞狮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推广优秀民间文化艺术。鼓励乡村文艺演出队、文化能人开展演出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把优秀文艺作品奉献给基层群众,活跃节日群众文化生活,倡导崇德向善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清洁绿色之风、文明礼让之风,引导人们过一个安定祥和、节俭文明的节日。
(作者单位:市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