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赵建国 张思超)近期以来,市财政部门坚持“中央和省市有部署、财政马上见行动”,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对照“十大行动”重点任务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逐条逐项研究落实措施,着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和政策兑现。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要素保障力度,聚焦“头号工程”、制造强市战略,研究提出13条财政政策落实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统筹各级财政资金,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财政奖补、政府投资基金等财政政策工具,加力突破工业技改、升规纳统、招商引资、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等,全面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
财金联动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积极运作应急转贷基金,聚焦“支小助微”,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市场化运作,积极搭建应急转贷服务平台,积极运作应急转贷服务基金,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流动性困难。加快推进《济宁市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出台实施。积极对接省新动能基金公司、省财金集团、省鲁信集团,争取省级基金更多投放我市。2024年市级继续加大基金支持力度,加快济宁市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基金投资运作,强化市县联动,积极筛选推介,确保今年全市落地基金项目不少于15个,撬动社会资本投资10亿元以上。
持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围绕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和省政府2024年“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聚焦省工业经济资金奖励、升规纳统分档奖励、企业技术改造奖补、数字经济等重点,建立对上争取工作台账,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做好项目筛选包装,强化对上对接沟通,持续向上争取,最大限度地争取省级财政政策资金扶持。
积极解决企业问题诉求。围绕为企业解难题促发展,针对涉及财政部门的企业问题诉求,积极对接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专门召开规上工业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诉求专题会议,逐个问题分析研究,建立企业问题诉求台账,明确责任科室单位、办理期限和推进措施,定期调度进展情况,督导各县市区尽快拨付资金,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