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文闻 本报通讯员 张明 殷壮
“这次种植的番茄格外金贵,一粒种子就8元钱,加上育苗成本价单株价格达到11.5元,成熟后指导价格更是达到20元一公斤。”在位于汶上县汶上街道的绿港(汶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经过热风消毒,防护服、口罩、头套全副武装后,记者终于见到了番茄中的“爱马仕”——爱仕401。园区负责人逄焕军指着藤蔓上错落有致的番茄说:“这是来自法国的新品种口感型番茄,具有风味浓郁、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的特点,目前全国范围内种植很少,该品种每平方米产量80公斤,棚区产量预计可以达到80万公斤。目前根本不用担心销路问题,整个园区的番茄早已被预定一空。”
“该品种对于生长环境十分苛刻,必须严格控制棚区温度、湿度、菌群数量。”逄焕军介绍,与高收益相伴的就是种植难度的倍增,种植全过程采取自然成熟、绿色防控的方式,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面积减产。正因这种高难度、高成本的种植特点,收益虽高也让普通农户们望而却步。在这座现代化农业园区里,全要素控制的智慧系统让种植变得简单起来,1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只需要两个人就能满足日常的管理需要。
据了解,园区项目属于济宁市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项目,由汶上县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整合各项资金5000余万元投资建设运营。园区占地面积560亩,现有智能化玻璃温室1栋、控制和分拣中心3栋、新型装配式日光温室大棚13栋、装配式日光拱棚1栋、育苗连栋温室1栋。目前四期项目新型装配式日光温室14栋正在紧张施工中,近期就可投入使用。
在这里,不同于过去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成为主旋律,通过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园区内温、光、水、气、肥全数字调控。节约水肥在30%以上,商品果率达到85%以上,单产比传统栽培提升至少30%。在这里,告别了传统农业的“靠天收”,不受天气变化影响,而是根据市场行情来调整农产品种植,可以紧盯消费旺季上市,实现效益最大化。目前,园区每年可实现年产蔬菜300万公斤,培育优良果蔬种苗200万株,惠及汶上县14处乡镇街道的152个村,带动周边就业300余人,预计2024年产值可达到2400余万元。
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继广介绍,近年来汶上县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大力开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建设,通过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化技术,对农业生产定时定量管理。通过招大引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等方式,与江苏绿港、华苑农业、京东物流、盒马鲜生等大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了华苑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千亩现代化农业基地等多个数字农业先行区,形成了产业规模化、产品集约化、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