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顾名思义,即春天已悄悄过半,是农耕的重要时节。
此时莺飞草长,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指一年里真正意义上的农忙开始了。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全面进入生长阶段,两广大部农田开始大面积播种、插秧。
老人常说,春分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春分过后,路边、湖畔、山坡、房前屋后,成千上万的花儿随着细雨渐次绽放。在春天的花中,我最喜欢金黄的油菜花怒放。她开放时纯洁,不带一丝杂色,花期虽然不足一个月,即便遭遇倒春寒,总是飘逸出略带泥土的芳香。
春分时节放风筝,是古老的休闲娱乐方式。清代诗人高鼎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人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期许,趁着和煦的春风放飞梦想,放飞心情。
老人们都说,只有到了春分,风筝才能飞上天。如今,在公园等开阔地带放风筝,已成为消遣娱乐的又一方式。看着风筝在高空自在地悠游,我似乎回到了童年。
那时,我有一颗想要飞得更高更远的心,却总被一根若隐若现的细线拉拽着。阅历过岁月的沧桑,深深感觉到自己就是一只风筝,那根线就是故乡,无论飞得再高再远,故乡都是内心深处永远的牵挂。
“天风吹醉客,乘兴过山家。云泛龙沙水,春分石上花。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明代诗人高应冕以一首《龙井试茶》,慢悠悠地试出了春分茶气的四溢清香。
如今,市场上说的明前茶、明前龙井的主要形状特征是一叶一心,它必须是刚刚绽开的新芽。之所以是上等绿茶,时间要素至关重要。因为它的首批采摘,必须是在春分前后。可以想象,春分时节收获的明前茶的珍贵。说到春分时节,气候是最变化无常的。在我国南方,经常会遇到阴冷天气,人们称之“倒春寒”。而在广州、深圳,有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春天落叶。
我也是在深圳居住了3年,才发现这里的树木秋天不落叶,惟有春天来到,新芽长成,强行将旧叶顶出,形成春天落叶的奇特景观。
行至春分,春天已过半。但幸好,春天尚在。或许时间在变,或许环境在变,不变的惟有每一个节气在心中的寓意和蕴含在其中的美好愿望。让我们迎着春风一起去踏青赏花,去放飞风筝,如此才不负这大好时光。
一进入3月,便有了春意。当人们欣赏春的点点新绿,惊叹山谷中的隐隐芳菲时,我想起了儿时爷爷家的燕子。
那时,我和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土坯房里。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老房子的墙壁已开始斑驳脱落。大门口的屋檐下,成了燕子的乐园。记不清从何时起,它们衔泥筑巢,在这老房子里安了家。
早晨,一缕阳光穿透玻璃贴纸,从外面照了进来。经过一夜风雨的洗礼,树冠仿佛绿了很多,就连空气中也带着香甜的味道。我一直以为,打雷下雨才算是春天来了。
伴随着叽叽声,三五只燕子轻盈地滑入我的眼帘。它们时而在空中上下飞舞,时而在电线上栖息,时而又飞进飞出。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家的燕窝里迎来了家燕,因为燕子的到来,家里热闹了不少。
前些年,父亲多次劝奶奶搬家,奶奶却从不听父亲的劝告,依然要住在土坯房里。因为她在老房子里度过了大半辈子,养育了父亲和他的4个兄弟。
父亲不得不重新加固了房子,修缮屋檐时,奶奶依然要把燕窝留下来,并喃喃地说道:“小燕子不能没有家。”
春去春来,花开花落。奶奶时常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望着某个地方出神。也许曾经,她日日期盼,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早日长大,飞出巢穴,飞向天空。但是现在,她却夜夜思念,等着远方的孩子像燕儿一样归巢团聚。
后来我上大学了,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在省城买好吃的美食带给奶奶。奶奶说最盼望我放假了,因为我回去了,她看见我就很高兴。
那时,我和奶奶相约,等我大学毕业在省城找到工作了,我会带奶奶到省城转转。然而奶奶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在我读大三的那个暑假,永远离开了我们。
当我们送完奶奶上山后,我回忆着与奶奶相伴的点点滴滴,想着她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情景。奶奶活着的时候,她是不是盼望着远方的孩子早日归来呢。
从那以后,我越发感受到,无论走到哪里,也代替不了家乡的春光,再美的风景,也不及春光中慈爱的脸庞。
故乡的春天,是从燕子的一声呢喃开始。如今,春暖花开,微风不燥,看着那燕窝,我便想起了奶奶和她的燕子。
出门在外的游子何尝不在思归,就不知那燕儿归去在几时……■苗青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