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24年03月17日
第03版:

坚定信心 大抓发展

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释放出坚定信心、大抓发展的强烈信号。在日前召开的全市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上,市委书记林红玉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优化工作体系,加大工作力度,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胆识气魄,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全市上下要闻令而动,听令而行,迅速掀起大干快上热潮,更大力度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行动是最好的贯彻,发展是最好的落实。去年,全市上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高点定位、勇争一流,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全市高质量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形成了同心同向、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很多重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甚至突破性的成果,很好地带动了全市整体工作的提升。今年,市委确定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发挥“九大优势”、实施“九大战略”,创新突破“十项重点任务”,更大力度实施“八大民生工程”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为济宁现代化建设明确了任务书、绘就了施工图。当前正是推进工作、狠抓落实的黄金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部署和要求,抓住有利时机,“三争四敢”抓落实,乘势而上再突破,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

坚定信心,大抓发展,要进一步抬高工作标杆,以更强的担当、更高的标准谋划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对标一流,方能赶超一流;抬高标杆,才能走在前列。全市各级要坚持高点定位,所有工作都要按照“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要求,放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规划研究,切实以高标准倒逼工作开展。要创新思路办法,敢想敢干、敢于争取,想方设法解决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要突出亮点特色,结合济宁资源禀赋,精心谋划,创新推进,推动各项工作出新出彩,持续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济宁经验”。

坚定信心,大抓发展,要进一步把准发力方向,全力攻坚突破一批牵动性重点工作。“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带动全面工作,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的有效工作方法。全市各级要拿出主要精力、集中优势兵力,推动实施一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攻克一批部门解决不了的难点、破除一批制约加快发展的卡点,推动制造强市、都市区一体化、招商引资、文化“两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引领带动全市工作的大提升。

坚定信心,大抓发展,要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建立强有力的推进落实体系。责任落实好坏,直接关系到目标任务落实的效果。要坚持以上率下,对包保的重点产业项目,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抓调度、抓推进、抓落实,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加强协调配合,凝聚推动重点工作的强大工作合力。要坚持一线工作法,强化一线督导调度,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要强化晾晒比拼,持续深化“月月大比武、季季大比拼”,开展劳动竞赛、百日攻坚活动,真正把责任压实压到位。要优化服务保障,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对优质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千方百计做好要素保障。要强化考核奖惩,加大“一线考察推荐”干部的力度,让大家既有干劲又有奔头、既有压力更有动力,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取得新突破。

2024-03-17 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5030.html 1 坚定信心 大抓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