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泗水讯(通讯员 李树敏 刘晓通)近年来,泗水县不断完善民意诉求办理方式方法,巧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2023年,泗水县共办理群众诉求41888件,按时办结率100%。
机制建设做“加法”,健全民意诉求办理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群众诉求办理的工作机制》《泗水县群众诉求办理工作联动监督机制》,建立责任领导及专职人员办理、周研究月分析、定期汇报、联合督办问责等四大机制,每月向县干部作风建设指挥部转交不满意、未解决诉求清单,由县纪委监委派驻机构、镇街纪委根据监督职责进行“再监督”。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民意收集网络,县级层面设立民意受理中心,部门、镇街设立民意受理科,配备专职民意诉求办理人员247名,村居、社区配备网格员962名,确保群众诉求“有人接收”“有人办理”“有人反馈”,实现常态长效解决群众诉求。
办理流程做“减法”,提高民意诉求办理质效。突出“简”与“快”,修订完善《泗水县群众诉求办理工作规范》,优化办理流程,明确办理时限,提高各承办单位工作效率。针对部分承办单位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办理流程不熟问题,开展“一对一”上门培训,累计培训14个部门单位、700余人次,有效提升全县热线工作队伍业务水平。创新实行“113”工作法,承办单位在民意受理中心发布工单后1小时内“抢单”,“抢单”后1小时内与群众见面沟通,3个工作日内与群众再次见面答复办理情况,群众诉求由承办单位“等着办”变为“抢着办”,办理工作全面提速。2023年,抢单率为100%,平均办理时长由2022年的3.73天缩短至2.91天。
平台赋能做“乘法”,倍增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开发“泗事通”平台,链接“新新向党”“济宁物业”,设置“便民服务”“知识库”等模块。群众通过随手拍、网络留言等方式提交诉求,责任单位第一时间承办、反馈,群众对办理情况给予“好差评”。2023年,通过“泗事通”平台办理群众随手拍和网络留言1700余件。开通“泗水民意快车”“泗水民声”微信公众号,发挥宣传平台乘法效应,全面做好基础教育、社会帮扶、医疗保障等方面政策宣传,进一步扩大受众覆盖面,提高群众对民生工作及政策落实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去年以来,通过“泗水民意快车”“泗水民声”发布民生宣传信息1390篇,阅读量达到30余万人次。
破解瓶颈做“除法”,靶向施策强短板补弱项。聚焦群众诉求办理多头治理、职能交叉、责权模糊等“老大难”问题,印发《泗水县群众诉求争议事项责任主体联合认定办法》,成立群众诉求争议事项责任主体联合认定工作小组,在审定事项后出具《群众诉求争议事项责任主体认定书》,及时明确群众诉求承办单位,有效解决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去年,召开责任主体联合认定会议3次、协调推进会议22次,会商解决光伏设备安装纠纷、校外机构监管、二手车销售等方面争议诉求78件。针对民意诉求办理质量不高问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实地督查,对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整改建议,推动相关部门落实落细。2023年,开展现场督查130余次,有效解决了小区水压低、下水井盖损坏、噪音扰民等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