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微山讯(通讯员 焦裕如 刘振华)“妙手扶桑梓,医德高尚;医治百岁老人,无微不至。”近日,微山县人民医院收到了一位103岁老人家属送来的锦旗,短短两行字,道出了老人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衷心感谢。
患者朱奶奶年事已高,平常家人照顾得非常精心细致,近来天气多变,朱奶奶这次因咳嗽、憋喘1月,并在病情加重后2小时来医院就诊。当时医院急诊病房床位紧张,住院困难,但科主任和护士长积极动员病房里病情较轻的年轻人调床,让老人顺利入住。老人住院后,经初步诊断,患有1型呼吸衰竭、肺炎、急性心力衰竭等症状。住院治疗期间,老人突发憋喘加重,转入重症医学科,考虑其病情应是急性呼吸衰竭、心衰,经治疗病情好转后,转回急诊病房接受治疗。
因为病情反复,老人心情十分烦躁。但急诊病房的医护人员都非常关心她,每天按时查房记录情况变化,对症治疗、及时调整用药,帮助老人逐渐恢复健康。在治疗过程中,随着医护人员的关怀开导和悉心照料,她的心态也逐渐变得积极乐观。
除夕当天,医院特意为老人提供了热腾腾的水饺,吃上了过年的水饺,老人心情很不错,表示要继续积极配合治疗,在经过40多天的治疗后,于2月15日康复出院。朱奶奶的儿女对医院非常信任,在整个治疗过程十分配合,并被医院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和科室之间的团结协作所感动,为此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以表达感谢之情。
医院医务人员表示,在医院里我们可能习惯了只关注“人的病”,而忽视了“病的人”。技术与人文是医护人员的两条腿,如果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既不可能走得快,也不可能走得远。医务工作既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感情活。作为医务人员,应该主动关怀每一位患者,让每一个护理过程都充满温度。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地了解病人最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多一句温暖的问候,多几句耐心的解释,就可以让病人得到安慰、减轻痛苦;尽全力为病人提供方便,让他们安心暖心、放心舒心。只有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注入感情,救治过程才会有故事、有关怀、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