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1日
第06版:

实干笃行 健康为民

——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多措并举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 杨翠萍 丁孝武

今年,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将聚力建设健康强市这一目标,大力实施“12345”战略,推进济宁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攻坚“一个目标”,全力推动医疗能力登峰。济宁市明确建设健康强市目标,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形成卫生健康、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联动机制,从5个维度明确40项评价指标,推动健康强市建设。同时,打造高水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启用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新院区,引入西苑医院“两支团队”,建设“三大中心”,做强“六大专科”。进一步提升市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内涵。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创建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重症医学中心建设一流重症救治基地,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高水平检验检测实验室,济医附院太白湖院区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济医附院、山东省戴庄医院、县级医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擦亮“两个品牌”,培育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亮点。一是擦亮“幼有善育、以爱托举”托育品牌。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为引领,启动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增量、降费、提质“三大行动”,深入实施“儒易托”社区托育等“十大项目”,计划新增托位7000个,其中社区托位不少于2000个,千人托位数达到5.6个。统筹推进托幼一体发展,大力支持用人单位办托,遴选50家优秀爱心办托用人单位。加强托育服务人才培养和资格认定,实现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站)市、县、乡全覆盖,真正办成“托得起、托得到、托得好”的人民满意普惠托育。二是擦亮“心灵驿站、健康家园”心理服务品牌。探索建立“1+10+N”长效运行机制,提升市县心理健康中心运营质量,建强心理健康队伍,举办10期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培训。积极推进心理健康知识“六进”活动,开展100场重点群体、重点场所心理科普,持续完善全市心理综合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争创国家心理健康服务示范城市。

提高“三个水平”,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均衡发展。一是提高人口出生水平。建设全国生育支持政策实验基地,保持适度生育水平。高标准开展11项妇幼健康筛查项目,确保“生得好、生得健康”。二是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完善市妇幼保健院院区提升和学科发展方案,力争2025年达到三级水平。以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绩效考核等为抓手,持续提升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三是提高基层健康水平。启动新一轮基层服务能力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30个,国家推荐标准基层医疗机构达到80个。

推进“四个提升”,强化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支撑。一是推进学科建设提升。争创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新增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名医工作室”达到120个。二是推进医疗改革提升。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升级版”,推开“基层看病+市县诊断”模式,建成2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三是推进中医药服务提升。深度参与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创建4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7家县级中医院达到三级水平,建成“精品国医堂”100个。四是推进看病就医体验提升。围绕看病就医全过程,创新20个服务模式,实施50项提升措施,优化看病就医流程,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便利度。

答好“五个答卷”,提升卫生健康现代化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健康济宁建设。加大健康教育,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全系统普及行动,树牢“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二是做好重大疾病防控。深入推进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十大行动”,争创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扎实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三是深化医防融合发展。推进“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慢病管理试点,为至少10万“三高”人群提供一体化诊疗服务。四是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完善“健康数据高铁”建设,推动电子健康卡全流程就诊。五是强化党建引领发展。建立主题教育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全省医疗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2024-03-01 ——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多措并举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3017.html 1 实干笃行 健康为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