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4日
第02版:

兖州区

唱响文化浸润文明村镇主题曲

■本报通讯员 王洪玮

“亲家母,你别怪,八千八的彩礼俺就不能揣起来。”“亲家母,真不赖,你们村的好风气俺得学着点……”春节期间,锣鼓一响,兖州区颜店镇颜家村李爱华文明实践家庭站里的好戏便开场了。这是该村妇联组织广大妇女模仿豫剧《朝阳沟》的唱腔,讲述本村妇女干部杨爱丽不收彩礼、移风易俗的动人故事。这也是兖州区深化文化下乡实践,助力文明村镇建设的镜头之一。

兖州区利用春节期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节目,活化“戏”的形式、丰富“戏”的内涵,让“戏”有味、有趣、有灵魂。该区兖曲社、佳音艺术团、老兵放映队等16支常态化骨干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常年活跃在村(社区),助力“村村有好戏”。此外,36位文化名家常年在基层实施戏剧、曲艺、书画、文艺创作、摄影、非遗文化传承等十多个项目的专业培训与推广普及,成为群众身边不走的文化志愿服务队,带起了乡村文化热。“兖绣、泥塑、木雕、花棍舞、道勤五谷画等非遗项目已成为兖州的标志性文化符号。花棍舞、剪纸、面塑、吹糖人、雕刻等非遗队伍也由最初的二三十名爱好者扩大到360多人的专业队,非遗‘热’传到了农村基层群众中。”兖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徐月强介绍。

如今,在兖州,“文化下乡”何以变成了“文化在乡”?兖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允锐表示:“乡村文化振兴也得走群众路线,把文化下乡常态化、本土化、繁育化,动员专业文化队伍下沉乡镇‘种’文化,指导培训本地文化专业队伍,让文化深深扎根农村沃土,以文化人,滋养心灵。”让文化融入生活,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染,这是文化在乡的魅力,更是该区努力的方向。

兖州区以顺应群众新需求为着眼点,在解决群众文化需求上求突破,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兖州区制定方案、设定标准,打造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带动性的“秀美泗河”“田园乡愁”“文韵兖州”“创业时代”等文明实践展示带,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新亮点和文明新标杆,让优秀传统文化深耕兖州大地,凝心聚魂,带起文明新风尚。“我们开办‘YBA联赛’‘村村有好戏’‘黄河大集’等活动,开辟了牛楼现代农业示范园、端信里汉唐街、龙桥百姓文化广场等打卡地,群众在说学逗唱、文明实践体验中,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李鸿飞说。

2024-02-24 兖州区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2376.html 1 唱响文化浸润文明村镇主题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