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福
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
当前,济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很好、机遇难得。特别是过去一年,全市上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大抓经济、大抓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经济运行量质齐升,极大增强了全市上下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底气。面对各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济宁跑出发展的加速度非常不容易,现在绝不能慢下来。我们要紧盯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乘势而上、加压奋进,推动各项工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百尺竿头如何才能更进一步?坚持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力突破数字经济、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金融高质量发展,努力闯出绿色低碳新路径,创新突破港产城融合发展……梳理新一年的工作重点,“进”的基调更鲜明、方向更明确。“进”,需要我们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需要我们更好地发挥“九大优势”、实施“九大战略”,创新突破制造强市等“十项重点任务”,更大力度实施“八大民生工程”,不断培育和打造新的增长点。我们要围绕这些工作,咬定目标、鼓足干劲,迎难而上、全力攻坚,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坚定不移促转型,实现经济发展质效双增、快进优进,持续推动济宁经济运行量质齐升。
风起,就要扬帆;乘势,定能快上。只要全市上下全面提振精气神,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跑出加速度、干出新高度,把更多的不可能变可能,济宁定能在高质量发展中不负期许、再攀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