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5日
第06版:

济宁经开区

“经”心救助 开心养老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贾绪潮)近年来,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全方位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公共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全力提升老年人幸福生活指数。

聚焦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提升养老服务资源配置。规范基层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区社会事业中心、区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全面落实《济宁市城镇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要求,实现数据共享共通,6处在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率、配建率等11项指标均为100%。新建1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农村老年人食堂6处、农村幸福院3处,为76户困难老年人实施适老化改造,新增护理型床位50张,大大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有效提高养老服务品质,赢得群众的认可。

聚焦基层救助体系建设,及时破解养老救助难题。擦亮“‘经’心救助 让民开心”工作品牌,积极实施“济时救”临时救助,设立临时救助备用金45万元,开展急难救助工作,分类分档制定落实临时救助标准,共救助70户,发放临时救助金12.6万元。对低保边缘人口及时摸排,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救助,强化部门数据比对和工作联系,建立“主动告知、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及时救助、跟踪转介”的闭环救助模式。完善各级救助体系,两镇均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各行政村全部建立村级社会救助站,每村配备社会救助协理员1至2名和救助志愿服务队伍1支,确保第一时间做好救助服务,构建上下互通社会救助网络。

聚焦统筹各方力量资源,提供老年人全方位服务。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利用智能终端,线上线下协同,开展各类为老服务。为特困老人开展“幸福来敲门”社会化照护服务,包括上门探视、清洁庭院、健康查体、心理辅导等具体服务内容,已开展16轮服务,达7100余人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由村医疗服务站提供医疗服务,对重点对象进行定期专访,做到送医送药上门。对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病残和身边无子女照顾的老人,由村干部、志愿服务者实行结对帮扶,为困难老人排忧解难。利用文化广场、文化中心等活动阵地和现有资源,广泛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为老年人定期送戏曲和公益电影,戏曲进乡村演出442场,行政村均达到6.14场,在全市位居前列,放映公益电影1024场,为65岁老人免费安装有线电视1207户,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2024-01-25 济宁经开区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0393.html 1 “经”心救助 开心养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