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2日
第03版:

新兖镇

示范引领聚合力 蓄势赋能促振兴

■本报通讯员 孟庆建 钱茂来

闲置厂房变身仓储物流基地,老旧公寓改造出租增值,土地流转增加村民收入,规划建设商业街增加就业岗位……“现在在小马青村里生活真幸福。”说起村里发生的变化,新兖镇乡村示范区内小马青村村民肖弟高兴地说。

近年来,兖州区新兖镇按照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三产融合、全域振兴建设思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由镇、管区、村三级书记抓振兴,大抓产业项目建设、文旅融合发展、乡村基层治理,绘就了“村强民富”的美丽新画卷。

村企携手 互利共赢

示范区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按照“村企携手、双向服务、互利共赢”的思路,片区先后搬迁大马青、前寨、后寨、于桥、倪村5个村庄,腾出土地750亩支持华勤集团项目建设,企业为村民建设楼房50栋13万平方米,吸纳800多人进厂务工,并支持村集体或村民发展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商贸服务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除华勤集团之外,示范区内还有太阳纸业、曜晖集团、大统矿业等诸多大中型企业。“目前,片区内村庄共为相关企业发展提供土地3000余亩,企业解决片区内农民就业2000余人。以工促农、以企带村、村企联建、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新兖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新兖镇负责同志说。

放大资源 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重要方式。2022年牛楼片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00万元,累计向村民分红375万元,同时吸纳周边村1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新兖镇牛楼村负责同志说。据了解,牛楼村党委联动牛楼、大雨住等6个村,吸纳村集体和村民以资金、土地入股,成立胜日寻芳旅游、牛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了牛楼小镇、花海彩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在花海彩田内,创新开展“研学+”活动,累计接待青少年研学游1.5万人次,最多1天接待15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270万元。油菜花节期间,单日游客量可达4万余人次,日均门票收入30多万元。同时,对花海彩田内种植的150吨油菜籽进行深加工,生产销售“牛楼小镇”品牌的菜籽油,拉伸延长产业链条,让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让“美丽经济”带来幸福小康生活。

凝聚合力 抱团发展

同样紧锣密鼓搞建设的还有金村、前杨等10个村,为了让农田活起来,充分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不遗余力保障粮食安全。主动对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和加工仓储基地,企业年产小麦良种5000万公斤以上,示范区内1万多亩耕地纳入良种繁育基地。在牛楼村,按照“飞地抱团”模式,整合全区7个镇35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175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3年实现分红350万元,化解了各村独立发展的风险,走出了一条“先富带后富、强村带弱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订单农业 优质增收

为了实现农业产业与市场有效衔接,降低风险、促农增收,新兖镇采取订单契约方式,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加大企业引育,加快基地建设,全力推进制种大县和龙头企业结合,引进龙头育种企业兖丰种业公司,解决了近100名村民就业问题。“国家制种大县(小麦)奖励政策实施项目成功落地新兖镇,我们对上争取到资金1.5亿元。优质小麦以订单方式销售给企业,每公斤比市场价高0.26元,通过订单方式,按亩产600公斤,每亩可为农户增收156元。”新兖镇负责同志介绍说。

2024-01-22 新兖镇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0092.html 1 示范引领聚合力 蓄势赋能促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