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初吐春芽,鹊鸟鸣声上下,济河水缓缓流淌,仲子街静谧安宁。极目远望,侧耳倾听,先贤仲子的身影犹在眼前,千古豪言壮语回荡耳畔。
在春意盎然的时节里,感受炙热滚烫的赤子之心,读懂义薄云天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的仁义理想。安放仲子英魂的精神殿堂——仲庙,寄托着泗水人对先贤仲子的一份至深情感。魁梧英俊的大丈夫似乎从未走远,济河烟柳下拂过的春风柔声细语,跟随孔子左右,捍卫真理的勇武者的故事,正娓娓道来。
遥想仲由当年,从泗河之源出发,拜孔子为师,随师长、同门周游列国。从政入世,一生遵圣人之道,践圣贤之言,成经纬之业。逝后进孔庙陪祀,列入“孔门十哲”,受万世景仰。
在那个“无义战”的乱世,人心不古,父烹杀其子以奉国君,兄纵溺其弟而加罪诛之的残酷荒谬屡屡上演,被孔子哀叹为“礼崩乐坏”“苛政猛于虎”。然而,正是尧舜不在之日,世人无不感念先王的沉沦世间,依然有人性的光芒在闪耀。
年轻的仲由“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这位出身布衣的“卞之野人”跋山涉水,不辞辛劳,供养父母,为双亲分忧。即便日后,仲由做官居高位,车百乘,粟万钟,依然为父母逝去不能吃到美食而伤感。
同样,他将孝悌之情传递至他人,赤子之心方寸可见。正是仲由身上宝贵的品质,才为孔子所赏识。仲由比孔子小9岁,他将老师视为亲人,一生大半时间跟随老师,追求真理。
孔子曾亲切地对仲由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这种真挚的情感超越了师徒关系。他的率直和勇武虽时遭孔子的批评,但闻过则喜,虚怀若谷。
当然,仲由并非唯唯诺诺,他亦保持着对客观事物的独立思考,表现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处事态度。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厄于陈蔡,师徒断粮,孔子依然弦歌不辍。仲由对遇到的困境进行思辨,向老师提出疑问,并讲出“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我们在仁德方面做得不够好吧,导致别人不信任我们;我们智谋可能也不太够,否则别人也不至于把我们困在这里出不去。”在两千多年前,儒家学说并未得到各诸侯的认可,就连孔子都曾讲过“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春秋战国,“霸道”横行,王道式微,这群怀揣大道之行理想的君子们,被视作异端。尽管仲由的话引起了孔子的不悦,但仲由大胆质疑、敢于直言的秉性,令他在史册留下精彩一笔。晚年的孔子曾评价仲由“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孔子任大司寇时,为打击贵族,权力集中于公室,发起“堕三都”,攻打“三桓”。仲由当仁不让,一马当先,披坚执锐与叛军激战于姑蔑。犹可想象,在吹角连营,弯弓快马的古战场,仲由为家国而战的场景是多么的壮怀激烈!
强大的精神力量来自老师的传授,更有着本心的执着与无悔。师道尊严,国礼当存,孔子带领子路的“堕三都”,是鲁国春秋中上演的一场英雄史诗。尽管这场改革只是昙花一现,但孔子看到了仲由身上的政治才干。此后,举荐仲由在卫国蒲邑做官,这是仲由一生中最为璀璨的时刻。
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求索之路,在卫国,仲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他善待百姓,明察秋毫,躬身修建水渠,灌溉农业,流露出心中质朴的情感。今天长垣市西北的文明渠,就是当年仲由率领民众开挖的河道,至今发挥着排灌作用。
孔子来到蒲邑,看到百姓和乐,怡然自得,称誉为“三善之地”。作为老师的孔子深知,这位有治理千乘之国才能的弟子,能将仁义之道付诸实践。在刀与火交织的混沌世界里,念及苍生,以民为本是多么难得,仲由做到了。
卫国内乱,仲由显然没有听从孔子“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告诫,坚决返回城中,孤身与叛军战斗,最终结缨赴难,死于叛军刃下。据部分学者研析,当时的仲由已身负重伤,这位年逾花甲的斗士用生命诠释了春秋大义。
仲由虽逝,后人以“仲子”来表达对他的至高敬意。其崇仁尚道、舍生取义的精神,早已融入泗水人的血脉;俯仰天地的勇武之气,在泗水人身上不断传承。
沧海桑田,几经变迁,泗水人没有忘记故土的这位先贤。仲由死在了异乡,但家乡的百姓为他筑起殿堂。从宋代开始,仲庙已初具规模。明万历十九年,泗水知县谭好善重修仲庙。英魂归来,百姓们用这座庙宇祭祀英雄。距离仲庙不远,人们立起圆头石碑,命名“负米碑”。仲氏子孙重回济河,入儒籍,香火延续。
就在仲庙建成之后半个世纪,中原再度板荡,亡天下的征兆已然显露。明崇祯十五年,清军破边关,袭扰至山东。济宁一带遭遇兵燹之祸,兖州鲁王朱以派自杀,众地皆降,泗水城亦岌岌可危。
在紧急关头,以仁廉著称的泗水县令孔璋,带领数千泗水义民登上城头抵御清军。仲子故里的数千义民,或为贩夫走卒,或为乡土小民,其姓名不见史书。他们明白,不远处的仲庙所传递的信念早已摄人心魄,浩然正气盈塞天地之间。
义民们听闻孔公之言,得知家国如浮萍,旦夕破碎,无不涕泗横流,他们毅然跟随知县孔璋,拿起简陋的武器,誓死保卫家园。由于城墙低矮,又无援军,泗水城很快被攻破,孔璋战死,城内百姓惨遭清军屠戮。
一时间,烽火连天千行泪,泗上英魂赴黄泉。先贤仲子的声音在故土发出悲壮的回响,“食其食者,不避难”的忠义之言以血践之。泗水百姓不负先贤,尽忠守土,泗河波涛似凄凄之音,慷慨悲歌,吊之以招魂。
往事悠悠,寻迹怀古,思想的田野从未荒芜。仲子的一生,犹如泗河之水,波澜壮阔,横亘千古;仲子的精神,化作连绵青山,巍峨坚韧,屹立不倒。白驹过隙,韶光易逝,泗河奔涌向前,青山容颜不老。
归来兮,仲由,济河两岸杨柳依依;归来兮,仲由,泗河滔滔泽被万世。仁义深藏沃土,忠义书写春秋,见证风雨沧桑的泗水大地承载着千秋家国,安放着不朽的儒道英魂。
■马勇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