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成海
一、同心同德献良策,注入服务大局“提案智慧”
一年来,在中共济宁市委坚强领导下,全体市政协委员、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聚焦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关键方面,共提出提案646件,431件立案提案经有关部门单位认真办理,为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紧扣首要任务建言献策,全力助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出提案117件,其中,围绕制造强市攻坚突破,提出“依托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协同网”“推进产业自循环招商”“引进产业链卡位企业”等建议,助力重点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深入推进实施;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提出“大力发展合成生物产业”“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建议,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供应商培育认定管理办法中得到吸纳体现,推动传统动能加速迈向新质生产力;围绕做大做强现代港航物流,提出“组建智慧港口创新联合体”“完善港航物流生态体系”“建设绿色生态船闸”等建议,为济宁港码头功能优化提升项目入选交通强国专项试点贡献了智慧;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提出“建设环保技术交流平台”“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生态景观”“综合开发利用荒坡山体”等建议,聚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济宁建设。
(二)紧扣城乡融合献计出力,全力助推区域协同品质提升。聚焦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提案76件,其中,围绕都市区建设,提出“完善快速公交体系”“南四湖区域融入都市区”“治理采煤塌陷区链通济东铁三角”等建议,经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研究办理,促进了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提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培育标准化服务主体”“组建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协会”等建议,得到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合作社等部门的重视办理,助推“济时雨”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程全域覆盖;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单位认真研究加深数据融合应用、成立数字济宁公司、搭建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等提案建议,纳入专班工作重点,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数字支撑更加坚实。
(三)紧扣文脉传承出谋划策,全力助推文化建设提档升级。聚焦全国一流文化名市建设提出提案60件,其中,围绕文化传承发展,提出“构建文化‘两创’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县域文化节会实效”“强化博物文化事业人才支撑”等建议,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济宁”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围绕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提出“加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市民德行”“评选推介最美阅读空间”等建议,为涵养城乡文明新风提供了工作参考;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吸纳“统一编制全市旅游发展规划”“以元宇宙理念提升景区质量”“提升研学游服务能力”等建议,推进实施“百家景区焕新”行动,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四)紧扣社会关切集思广益,全力助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提案123件,其中,围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提高综合高中入学比例”“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改善职业教育质量”等建议,市教育局吸收纳入“六个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教育资源持续扩容提质;针对“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长期护理保险综合信息平台”“构建符合市情的公立托育体系”“鼓励发展托育一体幼儿园”等方面建议,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等部门予以吸纳,持续完善康养托育服务体系,我市“一老一小”工作受到国家和省激励肯定;围绕聚力打造全省医疗高地和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等工作,提出“加快高层次医疗人才引进培育”“中医药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公益性岗位扩容”等建议,有关部门在“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方案和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中予以吸纳,群众健康生活、就业创业更有保障,幸福感、获得感有了新提升。
此外,围绕法治建设、守牢底线等重大关键问题及其他方面提出提案55件,有效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和谐稳定大局。
二、完善机制聚合力,书写有为政协“提案篇章”
(一)党政重视支持,提案工作呈现新气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案工作,党政领导带头领办重点提案22件,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领办3件,提出明确办理要求;其他党政领导领办16件,安排开展调研协商,把关签批答复意见,推动了提案办理走深走实。市委、市政府、市政协联合制定年度提案办理协商计划,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联合交办督办,各承办部门单位明确职责、积极办理,主要负责人带头研办,提案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二)政协积极主动,提案工作实现新提升。坚持把提案工作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工作,政协党组、主席会议及时研究谋划、部署推进,各专门委员会协调联动、狠抓落实,实现了提案工作提质增效。坚持不学习不撰写提案、不调研不提交提案,加强提案线索收集推荐,畅通知情明政渠道,常态化开展提案业务培训,强化重点提案培育和撰写指导,提案选题精准度、建议针对性明显增强。2023年,征集市委、市政府“两办”及重点部门提案参考题目79条,与外地交流提案题目21条,有效发挥了提案指导培育作用。严格审查立案标准,加大撤并转力度,二次会议以来共撤并转提案215件,占比33%,“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提案办理协商深化开展,制定出台专门委员会参与提案办理协商工作办法,扎实开展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提案办理协商活动,6篇提案办理协商报告得到林红玉书记批示肯定,转职能部门参阅落实。提案监督助推有力有效,紧扣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选取6项提案关注度较为集中的民生实事项目开展民主监督,以视察评议推动工作,用真挚建言添柴加薪。健全提案办理跟踪落实机制,开展“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等23件提案办理“回头看”活动,紧盯群众期盼、狠抓承诺兑现,彰显人民政协为人民情怀。
(三)委员履职担当,提案工作展现新作为。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依托组织功能,加强提案培育,集体研究会商;各委员活动组借助界别优势,组织委员真切反映行业领域问题诉求;各专门委员会发挥联系指导作用,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界别委员,共同研究提案方向,认真组织调研撰写,共提出101件高质量集体提案,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全体委员牢记职责使命,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群众关切,严谨负责真调研,服务发展广协商,树立起新时代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新样子。
三、守正创新强担当,拓展履职尽责“提案效能”
2024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也是我市各领域创新突破、加速推进的关键之年。新一年政协提案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不动摇,高标准构建工作保障新机制,高水平搭建凝心聚力新平台,为我市发挥“九大优势”、实施“九大战略”,创新突破“十项重点任务”、更大力度实施“八大民生工程”,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一)创新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丰富完善委员学习制度体系,通过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提高履职能力。坚持政协政治底色,提案提出体现政治立场、提案审查严守政治标准、提案办理彰显政治效果,积极担负“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更好发挥提案工作在政协履职中的凝心聚力作用。
(二)创新平台运用,夯实提案质量保障。强化与党政部门的沟通联系,依托“界别同心汇”、委员企业家联谊会、“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等履职平台,找准提案切入点,提实对策建议,不断提高提案精准度、建设性。聚焦委员反映的共性问题,探索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增加酝酿讨论、协商会商环节,努力培育形成高质量集体提案。常态常效开展知情明政、提案撰写培训和提案办理指导,持续增强提案服务中心大局质效。
(三)创新机制建设,完善提案办理流程。以党政领导领办提案和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提案为引领,健全提案成果反馈机制,拓宽提案监督方式,加快形成从提案选题推荐、撰写提交、立案交办、调研协商、成果转化到督办落实的工作闭环。加强监督性提案培育遴选,以民主监督助推党政决策部署、惠民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持续开展“回头看”跟踪督办,不断提升提案监督实效。
(四)创新激励引导,扩大宣传示范效应。策划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提案宣传活动,梳理有特色、成效好的提案典型和办理成果,通报表扬年度优秀提案和先进提案承办单位,展现政协委员和承办单位履职风采,讲好“提案故事”,营造“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