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自1983年12月复刊,由于自身印刷条件有限,选择了当时印刷条件比较先进的济宁市第二印刷厂排版印刷。当时的排版为铅体活字排版印刷,铅字模块,密密麻麻,排列在字架之上,挑字拣字工序繁琐,费时费力,错一个字还好,挑个正确的补上就行了,如果要修改或删除两个字以上,就得重新排版,可谓删两字以上而动全段或全篇文章,工作繁重,效率低下,铅字印刷质量比泥活字印刷有很大提升与进步。
1989年,报社成立激光照排车间,分批派人去北大方正学习报版和书版技术,学习王码五笔汉字输入法。开始接触DOS系统计算机及1.44寸磁盘启动录入机。记得当时都是汉字盲录,打完要等一两分钟才能出字,计算机CPU系统反应比现在要慢很多。总编室用纸样划版,安排稿件排版顺序,机房录入稿件,进行排版,通过激光照排,把菲林片影照洗片,PS版通过晒版机进行晒版印刷,印刷字体清晰,效率提升,告别铅字印刷时代,开辟了计算机排版印刷历史新纪元。
1991年,改为潍坊华光排版系统;1993年,改为北大方正NPM报版和BDDOS书版技术;1997年,改为北大方正维思Wits2.1排版系统;1998年,改为北大方正飞腾Fit3.1排版系统,计算机由80286逐步升级为80386、80486、奔腾、Pentium Ⅱ、Pentium Ⅲ机型,操作系统由DOS系统升级为windows95、windows98,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排版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提高。
2002年10月,济宁日报社进行信息化改造,成立了计算机机房,配备了IBM服务器及磁盘阵列存储系统,通过交换机,全面接入互联网,设立采编大厅,采编岗位全员配备计算机,通过全员培训,报社开启无纸化办公时代,逐步脱离纸样划版,采编系统为北大方正文韬4.01,排版系统升级为北大方正飞腾Fit4.0,奔腾Pentium 4机型,计算机系统进入windowsXP时代,排版系统全面进入视觉界面画。
2011年,济宁日报社由旧址搬迁到新闻大厦,在新闻大厦25楼建设了现代化的网络机房,由核心交换机连接楼层交换机,再连接各楼层、印刷厂、发行PC终端,开启现代化办公出版路程,PC终端新旧并用,进入酷睿i3、i5、i7时代。机房服务器精细化分布,职能分开,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8年,系统升级改造,排版系统升级为北大方正Fit5.1,采编系统升级为北大方正全媒体采编V2.1时代(含移动采编),网站系统升级为方正翔宇V5.0系统,为新媒体发展打下了坚实硬件基础。
《济宁日报》《济宁晚报》成立编辑中心、排版视觉中心,设计、排版一体化,远程传版印刷,图片由胶片过渡为数字图片,科技为报纸排版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身为报人,倍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