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第25版:T17薪火相传

伴满天星光 发时代强音

时政要闻部 宋仪凯

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短暂一瞬;40年,对《济宁日报》来说,却是一段厚重的历史。

40年来,一代又一代济宁日报人筚路蓝缕、夜以继日,数以亿计飘着墨香的报纸在黎明前奔向读者。

15年前,我有幸加入其中。报社予我,是安身立命之所,是梦想起航的地方。从此,责任、使命、担当、坚守,开始融入血脉,根植灵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15年间,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成为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新闻人。在这段最好的年华里,我收获了信任、成长、友情、爱情和家庭,何其幸运。

回望来时路,得失寸心知。最难忘的是报社前辈的言传身教和来自普通人的感动,真诚、敬业、严谨、风骨……这些宝贵的品质深深感动着我、影响着我,让我受益一生。

新闻是什么?如何做记者?一位从业近30年的前辈退休前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当记者,任何时候都要实事求是。”话语虽短,其意深远。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史上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被歪风裹挟,不为私利所扰,是新闻人应有的坚守,是报纸公信力之所系。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几年是报社一批老同志退休的高峰时段,几位熟识的前辈相继退休。老一代报人亲切的背影渐行渐远,但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15年来,战疫情、抗暴雪,防洪水、救矿难,上深山、下湖区,赴西陲、到南国,在一次次采访中,我惊叹祖国的日新月异、山河壮美,钦佩华夏民族的勤劳朴实、顽强不屈。他们散发的光芒和力量直抵人心、涤荡灵魂。感谢记者这个职业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去了解世界、感知中国。

这些年,一些人、一些事,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深处。8年前,一个雷声阵阵、细雨绵绵的夏日午后,泗水县国有黄山林场长峰峪林区的护林房里,身着迷彩服的护林员陈贵祯把湿湿的裤腿卷到膝盖,把一张草稿纸垫在膝盖上写下山上几处石刻的碑文。此时的护林房,两间正屋因为地基塌陷已经拆除,只剩下一间卧室和一条走廊,斜风细雨透过没有玻璃的窗户打到了他的头发上。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以每天步行20里巡山护林,每个月穿坏一双胶鞋的状态生活了30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没有对生活拮据的不满,没有对枯燥工作的牢骚,却保有着一份对文学和历史的痴迷。君子固穷,不坠青云之志。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文学的力量,学到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疫情防控之初,防控知识匮乏,防护物资非常紧缺。我跑了很多地方,买到了一种“飘安”牌口罩,粉红色,有着淡淡的香味,很好闻,带着这层“防护”我开始到各处采访。一周后,看到网上的新闻报道说,这是假口罩,根本没有防护作用,我倒吸一口凉气,那口罩的香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的某位同事,据说为了增强口罩的防护作用,用酒精把口罩里外喷得湿漉漉,后来才知道这种“加强版”的口罩适得其反。就这样,从未知到已知,从恐惧到理性,我和同事们加入“逆行者”的队伍,穿上防护服在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防控区、管控区采写了一篇又一篇报道。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仓促中打响的疫情防控宣传战役让我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职业、对担当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愿与山海共秋色,不负韶华不染尘。每当有困惑、有困难的时候,那些场景、那些身影总浮现在我的眼前,给予我拔节生长的力量。

人生的故事写在四季里,济宁日报人的故事写在新闻纸上。时代在变,人事在变,不变的是报人的薪火相传。

回头看,四十年风雨兼程,轻舟已过万重山,芳华初绽;抬望眼,八千里追风逐月,前路漫漫亦灿灿,未来可期。

2023-12-26 时政要闻部 宋仪凯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6970.html 1 伴满天星光 发时代强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