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第24版:T16薪火相传

与报社同行 与时代共进

毕文红

记得1992年11月的一天上午,汶上县公路局到济宁来开会的一辆面包车顺捎着我和行李来济宁日报社报到。当时正值《济宁日报》由周三小报改为周六大报,急缺人手,张正岩总编看了看我的简历,抬起头和蔼地说,当过教师,就到总编室吧。

从此之后,我先后在总编室、经济采访部、新经济周刊、财经新闻部工作,在济宁日报社一干就是30余年,见证了报社由小到大、报纸由独此一家到传统媒体的历程。缘于喜欢文字,喜欢自由的工作节奏,遂将自己绑在《济宁日报》这辆战车上了,即使“断崖式下降”,也要和报社共生共荣、共进共退。31年,在《济宁日报》这个平台上,我得到了成长,找到了个人价值。同时,又和同仁们逆势而行,迎难而上,一直在努力着、抗争着,坚持了一年又一年,而今迎来了《济宁日报》复刊40周年,在这个特别时段里,我们欣喜,我们庆祝。一些遥远的往事片段也浮现出来。

原始的划版

记得当初在总编室,编辑上午九点开始组稿,十点钟编委们和主任集中到二楼组版室定稿上版。与现在的电子版不同的是,那时候面对的是一份份手写的格子信纸,一份份不同笔迹的文稿,誊写得都一样工整认真,来自各县区各部门的稿件装在信封里,粘上邮票放进邮箱,报社通联部将收到的稿件分发到各部室。

总编室编辑要划版,划版的工具有版样纸、铅笔、橡皮、三角尺,很像是做设计图的。后来又配备上了计算器,只记得小小的计算器让我们很兴奋,稿件字数除以栏数及栏字数就是行数,点一点就出准确的数,真方便。然后用尺子在版样纸上划出标题区、文字内容区,用铅笔标明,如有改动,橡皮就派上了用场。这种办法划一个版最少得用一个小时的时间。那时候,编辑最担心的是临时换稿,动一个稿件,全版得重新来过一遍。划版完毕,每个版样纸夹上本版的稿子,厚厚的一叠标明哪一天的一版或二版,送到四楼打字室。记得那时日子过得慢,不必抢发新闻,下午的活动可以明天组版,总编室只有小夜班,值班编辑九点多一点就可以骑车回家了。现如今,报社早已有统一的视觉设计中心,编辑在屏幕上用鼠标点出各种版式,没一会儿,一个整版就填充满了,再一点,打印机里就出来了刚排的版样。现在看着排版,禁不住想和年轻编辑说说20年前的原始划版,20多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费劲的回审

党报最讲严谨,记者参加的重要会议活动写出来还要负责回审。28年前,没有网络,没有微信,也没有笔记本,记者参加完活动先赶回报社写稿,而后带着稿子骑车到市委或市政府秘书长处审稿。秘书长是忙碌的,尤其是省里或上级来人,秘书长外出陪同,记者审稿找秘书长就多次打电话询问到哪里了,几时在哪里能看稿子。记得一次,晚上十点半了,市委一位秘书长说已经回家了,无奈中我带稿件骑上车子就上市委宿舍了。大晚上敲开了门,迎来了女主人警惕的审视,顿时让人感到不自在。终于等领导看完稿件签上名字,我慌忙告别,蹬上车子后还苦笑,这次回审不容易呀。时代的变化,是我当年怎么也想不到的。而今微信传递稿件多么方便,无论对方在何处,网络解决了所有问题。

团队协作最难忘

到2010年初,报社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境地。全面学习盐城日报改革经验,挑选部分记者编辑组成各行业部室。财经新闻部工作人员,除我是“60后”、吕向红是“70后”外,其他都是年轻人,梁汝腾、彭姝、王汝雅、郑慷、赵星灿,这几个人都是“85后”。他们吃苦耐劳、热情高涨,个个思路清晰、各持特长。我们常常聚在一起头脑风暴、妙点频出,听到哪家报社要做好的活动,我们闻风而动、说走就走,我和部室年轻人多次到徐州、几下泰安、西去开封、东赴临沂,学习借鉴人家的做法经验,回来马上结合实际改良升级,这些年我们做了“济宁市银行卡评选”“市民满意文明窗口评选”“全市十佳理财师评选”“诚信3·15金融品牌”“金融风云年鉴”“金融微笑天使评选”“信贷产品走进直播间”等十几个行业活动,其中“金融微笑天使”已经举办了五届,在全市金融行业有很大的影响力、美誉度,成为济宁日报社的品牌活动。连续五年编撰《济宁市民金融手册》,还带着100多名通讯员挥师东上到临沂举办全市新闻通讯员摄影培训班,邀请《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雷声前来授课。近年来又为济宁市银行业举办“清廉金融演讲会”“普惠金融产品展示会”。每一个活动,这几个年轻人应声而上、各显神通,梁汝腾通盘筹划,彭姝策划主持,郑慷灯光舞美,赵星灿文稿编导,大家各有所长、团结协作,组合起来一场活动就基本成形了。忘不了,一场活动下来,由于连续三四天目不转睛、紧盯屏幕,郑慷的眼睛变成了红的、肿成了圆的,彭姝主持结束下了舞台就去打点滴,梁汝腾、赵星灿累得连饭都不愿去吃,每每这些时刻我都被深深感动,这是多么好的年轻人! 感谢这些年轻同事,多年来,他们的热情善良鼓舞了我,让我不敢懒散,努力赶上他们的步伐。虽然我不再年轻,但在每一个活动现场,我感觉自己的心和他们的心共同跳动,关注着现场每一个细节、注视着每一个人在舞台的呈现。有的活动即使过去了多年,一回想起来,大家仍然七嘴八舌、兴高采烈。这些年,他们点燃青春、无私奉献,在报社发展的路上留下自己足迹。与报社同行,我们倾尽全力、无愧于心;与报社同行,我们不曾停歇、日夜兼程;与报社同行,我们还要加倍努力、再创佳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40岁《济宁日报》正值壮年,我相信,有报社党委的正确领导,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员工队伍,济宁日报社的大发展未来可期,济宁日报社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023-12-26 毕文红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6965.html 1 与报社同行 与时代共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