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第02版:

退休“老报人”史忠强

回忆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本报记者 王粲

2023年12月26日《济宁日报》复刊40周年,也是济宁日报社原党委委员、副总编、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史忠强与《济宁日报》结缘的第40年,“我从1984 年11月走进报社,所经所历如串串珍珠,镶嵌在记忆里,萦绕在脑海中。”回忆起报社的发展历程和在报社工作生活的经历,史忠强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难忘那年中秋节

1985年春天,根据报社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报社党组决定和济宁电大共办新闻大专班。“当时,我在政文部负责版面编组工作。有一天,时任副总编张正岩告诉我,经报社党组研究决定,让陈柳德主任担任新闻大专班班主任,让我担任新闻大专班班长。”史忠强说。

新闻大专班当时有学员40余名,因各种原因,每个学期的教材都无法满足学员的需求,作为班长的史忠强便和班里其他学员一起到北京、上海等地去购买。“记得那是1986年的中秋节,我和学员陈世信(后任济宁市国家税务局出口退税科科长)在上海筹措教材,但是一直没找到。我们当时住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家旅馆里,热心的旅馆老板得知我们的情况后主动帮忙找关系。”史忠强回忆说,“后来经过多方打问,正巧旅店老板的一个远亲在复旦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工作,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在两天内就筹齐了教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闻大专班办得非常成功,为我市新闻单位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培养了一批宣传骨干,同时也壮大了报社通讯员队伍。1988年年末,《中国记者》杂志对《济宁日报》新闻大专班的办班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

语不惊人誓不休

1993年,报社开始接收编辑新华社的电讯稿件。1994年春天,新华社播发了一篇《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新闻稿,时事部的同志们认为原标题相对客观而平淡,如果要采用稿件,标题就需要重新制作。“我那个时候任总编办副主任兼时事部副主任,平时工作时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对制作标题情有独钟。于是我便和李景中(现任济宁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反复阅稿,最后从导语的内容中发现了生动的元素,经过几番推敲修改,终于拟成了标题《巧绘亿亩绿带 锁住万里沙龙》,新华社原标题作为副题。”史忠强说,当年这一标题还被评为中国时事报道好标题。

在总编办工作的那段时间,史忠强常常是黑白连轴转,值完夜班,第二天上午还要带领着总编办的同志们一起组次日需要见报的版面。“再忙再累,我们几个同志也会经常聚在一起切磋争论新闻业务。为了能发好每一篇稿子,那时候大家总是为了到底该用什么样的题式、字体、标题等等不一而足,争论不休。”谈及当年的情景,史忠强笑着说道,“那时虽然没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情怀,但是也不乏‘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境界。”

两下盐城为创收

2009年,报社广告创收临近瓶颈期,怎么办?

这时,从盐埠大众报吹来了一股东风,他们的广告创收细分行业,行业由行业宣传版面来支撑。“我第一时间向时任社长张开环和时任分管社长李清法汇报了这个情况,他俩当即拍板去盐城学经验。到了盐城,时任盐埠大众报社社长周爱群开门见山地说,‘创收离开版面,什么核心力都没有’。”史忠强告诉记者,从盐城回来的当晚,他们就通宵写出了《济宁日报社广告创收改革方案》,本着“新闻无偿,宣传有价”的原则,《方案》明晰了行业部室权力和责任,在广告创收的同时精彩精编精组行业宣传版面。在第二天召开的报社党委会上,《方案》被一致通过,从此,《济宁日报》的广告创收有了皮、生了根。

2010年4月初,在时任总编陈玉星的带领下他们又二下盐城,所有行业部室的主任也一齐上阵,点对点学习盐埠大众报的创收经验。回来途中,又在枣庄日报社召开了座谈交流会,更加深化具体了版面加行业部室的创收理念和方法。史忠强回忆说,“那时候对于报社来说,无疑是一次报业经营上的思想解放,报社广告创收不仅步入了快车道,同志们利用版面搞宣传、办活动更是充满了活力。”2012年,报社广告部被中国广告协会评为全国广告文明单位。

“难忘我和何枫共同朗诵的一首诗,开头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报社的春天来了……是的,我们报社的春天来了,她那翩翩而温润的脚步正走进我们的心坎里、走进我们的事业里。相信报社的明天定会越来越好!”史忠强对报社未来充满无限希冀。

2023-12-26 退休“老报人”史忠强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6892.html 1 回忆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