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制造业发展表现亮眼,税收同比增长36%,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11月5日,《大众日报》头版头条“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专栏刊发长篇通讯,对我市实施制造强市首位战略,突破招大引强,发展现代港航产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做法进行了详细报道。成绩令人鼓舞,必将进一步激励全市上下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的信心和决心,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狠抓落实,让济宁在高质量发展中动力澎湃、突围奋进!
不忘“来时路”,方能走好“脚下路”,才能看清“未来路”。我们要持续牢牢扭住制造强市战略“牛鼻子”,不断夯实工业经济“压舱石”。制造业是济宁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作为头等大事、主攻方向,大张旗鼓地表彰企业,让企业家“站C位、当主角”,企业竞相发展的干劲激情被充分点燃。同时,全市金融机构加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流向中小微企业。聚焦制造业企业攀登进阶,我市创新开展了“干部助企攀登”活动,帮助支持企业扩投资、抓技改、上项目,既宣传政策、解决困难,又培养了一大批懂企业、通产业、熟悉经济的干部。我市建立起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全力支持攀登企业对接国内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不断为产业发展增添后劲。
我们要持续强力突破招大引强,让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变为“新动能”。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我市把今年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市县两级联动招引、集中突破,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新突破,是招引效果最好的时期之一。产业招商是我市招大引强的一大法宝,对核心产业链“一链一策”制定招商“路线图”,招商赋能产业发展更加精准有效。随着一批引领性、支撑性重大项目的落地,我市先进制造业“聚链成群”,呈现加快发展、全面起势的势头。同时,积极抢滩数字经济招商,聚焦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北斗导航4大核心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们要持续全力做强现代港航产业,打造新的“增长极”。济宁内河航运优势独特。近年来,我市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谋划,以“建设亿吨大港口、发展亿吨大物流、培育千亿大产业、畅通国际大通道、形成开放大格局”为主线,推动内河航运提档升级、全面振兴。今年,更是抢抓我省把内河航运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的历史性机遇,锚定“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目标,持续推动传统内河港口向开放港口、散货运输向集装箱运输、传统船舶向新能源船舶、物流辐射区域由济宁向周边省市“四个转变”,强力推动梁山港、任城港、微山港三大亿吨港口群和五大作业区建设,加快建设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打造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让港航物流高地立起来强起来。
当前,济宁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川流,处处是时不我待、决胜全年的热火朝天场面……孔孟故里澎湃发展动力,黄河岸边脉动发展活力,运河岸边释放发展潜力。让我们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保五争三奔第一”不动摇,坚定实施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突破招大引强,发展现代港航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