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姚明媛)兖州区酒仙桥街道立足“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原则,着力夯实“老有所养”服务基础,提高“弱有所扶”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社会帮扶体系建设。
酒仙桥街道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打造“济时救”“兖周救”社会救助品牌,推进“一门受理”窗口和社会救助站运行,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申报程序进一步规范。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动态管理、督查检查,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截至今年9月,酒仙桥街道共有76户、165人享受低保政策。
开展“济时救——幸福来敲门”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化照护服务工作,实行“社会化服务+照护人照料护理”模式,做到基本生活有保障、日常生活有人照护,全面提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质量。临时救助服务进一步优化,对因突发性、偶然性因素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家庭,主动告知政策,积极受理救助,及时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稳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对当月满60岁的低保老年人进行核实认定,及时办理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目前街道共有享受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50人。对12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改善老年人家庭居住条件,降低在家庭发生意外的风险,提升居家养老品质。在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工作的同时,常态化抓好九一慧济老年公寓和乐龄福院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日常管理工作。申请省市补助资金,对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进行升级改造,持续改善居住环境。为养老机构配备红外感应系统、萤石商业智居,建立心灵驿站,打造信息化、智能化养老新格局。建成东苑社区乐和食堂、邓家窑社区幸福食堂并成功运营,为周边困难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休闲娱乐和暖心就餐的综合服务阵地。
精准施策帮扶残疾群体。酒仙桥街道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主动办理“两项补贴”,目前共有76名残疾人享受困难生活补贴、369人享受重度护理补贴。今年以来,为3名残疾儿童办理免费康复训练,为5个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为3名符合手术条件的残疾人患者完成免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为辖区有需求的残疾人发放轮椅5辆、拐杖3副、助听器1个。新建“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两处,为35名签约残疾人提供康复、日间照料服务,开展辅助性就业。持续开展送健康、送服务、送知识等“五送五心”助残到家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小蜜蜂”义工协会“家门口的助残服务”志愿品牌。协调“小蜜蜂”义工团成立评残办证爱心服务队,在评残现场为残疾人提供引导、填表、办理、政策解读等服务。上门入户为残疾人提供修剪指甲、打扫家庭卫生、测量血压体温、保健按摩以及陪伴聊天、心理疏导等服务。
多元化开展社工志愿活动,酒仙桥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与春晖社工、“小蜜蜂”义工团等社会组织积极对接,组织社工开展日常关爱活动,助力困难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健康成长。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安全童行”“远离烫伤小怪兽”“黄手环行动”等各类走访慰问活动。
目前,酒仙桥街道建立了机关干部、社区(村)党组织书记、两委成员、志愿者联合包保帮扶机制,形成了扶老助残、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街道社工站联合社区社会组织,积极落实“三人三扶三到位”民生服务模式,推动政府机构兜底、民间组织参与、社会共同互助的民生服务供给链,统筹各类资源,多方参与织就“一张网”,兜稳困难群众的幸福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