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2日
第04版:

我挚爱的报纸

济宁市曲阜市司法局退休公务员 张玉昆

1982年3月,结束了20个年头的军旅生涯,我转业回到曲阜。由于对文学创作园地的关注,我不久便结识了《济宁日报》。

1984年4月4日,我在复刊后的第28期《济宁日报》“运河帆影”副刊发表了第一首小诗。当时的报纸是4开4版,报头是简体草书。首次发稿令我兴奋,也感到了家乡报纸的亲切。

1988年1月21日,我又在《济宁日报》发表了一首诗,当时的报纸仍然是黑白4开4版,报头改为繁体楷书。

1997年3月10日,《济宁日报》又刊用了我的一篇散文。此时报纸早已成了对开大报,平添了些许大气高端之风。报头已改为红色繁体字且延用至今。

此后,《济宁日报》又刊用了我的几篇稿件。到2020年8月1日的诗歌《查哨》,同年12月12日散文《老战士节粮的流水账》,已有16篇(首)稿子发表。以前,手写的稿子在报刊上变为铅字,称为“植铅”。现在,投稿、出报的高科技变化太大了,让“植铅”一词也消失弃用了。

从黑白版到彩版,从最早的《运河帆影》副刊,到《周末刊》《星期天刊》,再到近12年来的《文化周末》,《济宁日报》副刊已筑起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的殿堂!

弹指一挥间,我这个爱写点豆腐块的作者,也于1987年6月被济宁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在两年后跻身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其后更名为山东省作家协会,并将小塑料皮的会员证,更换为羊皮质封套的会员证。

《文化周末》副刊惠及本地广大读者,面向全国,影响海外,功不可没。我与主编成岳老师未曾谋面,却期期相见。他每周阅稿逾万,慎选佳篇,也数次把我的稿子修改至最佳状态刊出。他曾来电话让我将一首学雷锋的诗歌改成散文并迅即发表,也曾让我收获周三寄稿周末即植铅的惊奇、喜悦,其辛苦工作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

屈指算来,我在《济宁日报》副刊发的诗文中,有一多半属回忆录式的军旅题材,更难得的是配发了我和著名文学史家、山东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孔范今教授年青时的合影,配发了我在北大荒当拖拉机驾驶员、在师汽车连当指导员的军装照……

我享受到了《文化周末》的丰盛大餐,享受到了耕耘的收获,我知足了。

辛苦了,我的责编、主编!谢谢了,我挚爱的运河帆影、周末刊、星期天刊、文化周末!

2023-10-22 济宁市曲阜市司法局退休公务员 张玉昆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0001.html 1 我挚爱的报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