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2日
第04版:

百图写照邹鲁民俗

刘贵之

细品《邹鲁民俗文化百图》,确乎丰富有趣的民间生活写照,每一个场景也都会激起沸腾于心灵深处的家乡恋情。尽管它不是邹鲁区域真实生活的全部,却是邹鲁大地的民间精华。

中国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最接地气的基层文化,是中国大众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

民俗,即民间风俗,泛指民间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的主体是人民大众。邹鲁民俗,乃邹鲁文化圣地盛开的一朵奇葩。

邹鲁不是简单的地域名称,而是文化兴盛的代名词,一种厚重文化的符号。邹鲁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文化、主流文化、主导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端,是产生思想家的摇篮。

春秋后期,孔子生于邹,居于鲁,周游列国,崇敬周礼,创立了儒家学说,鲁则成了儒家学说的中心。邹人孟子,继道统,辟杨墨,著《七篇》,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邹随之成了儒学复兴之地,与鲁同为儒学发源地。

邹鲁之地、邹鲁文化非同寻常。在春秋战国200多年的时光里,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等5位圣人及众多历史名人,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邹鲁遗风,英贤不绝。邹鲁文化不是枯燥的古董,而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有着超越时空的文化和道德价值。庄子称,古之道术“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司马迁也曾对齐地与邹鲁之风气作比较说:“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

由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及民风民俗差异,即使齐文化和鲁文化都属周文化,也有“道”的差异:齐重“尊贤而尚功”,鲁重“尊尊而亲亲”;齐多进取而少保守,鲁则多保守而少进取;齐有周礼而“礼乎法”,鲁有周礼而“礼乎礼”;齐以“功”讲道德,鲁以“劳”讲道德;齐重武,而鲁崇文。

既然民俗是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民俗的背后是文化,那么,研究民俗就是寻根溯源,以便更好地了解文化现象的背后内涵了。民俗背后是民族或地域的文化,虽然不会一成不变,但没有自己民族或地域的文化,就是没有了根。

尊崇民俗绝不是要倒退,落后的文化都在移风易俗之列。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发展自己的文化。

济济邹鲁兴天下,尊尊礼义赋新鸿。邹鲁文化、邹鲁民俗,不仅能在生生不息的岁月长河里,伴随生产与生活的节律传承致远,也一定会在历史的年轮里闪耀光华。

2023-10-22 刘贵之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9998.html 1 百图写照邹鲁民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