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云袅处,斜插篱笆墙,我爱这清新质朴的薯乡……”当秋日下午的暖阳映照在大地上时,在泗水县杨柳镇的现代化社区里,传来了一阵阵欢快柔美的歌声。
原来,这是泗水县杨柳镇宣传科的干部郝禹霆在教社区居民唱歌。郝禹霆唱的,是由杨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蔡键作词的歌曲《薯乡杨柳》。这首歌一经推出,就像一缕清新和畅的风,在杨柳镇的田间地头荡漾开来。
“咱有自己的镇歌啦,唱的就是咱的薯乡……”大伙觉得这个事新鲜又亲切。杨柳镇为啥叫“薯乡”?这就得说说杨柳镇的拿手产业——甘薯加工,“小甘薯”在杨柳镇成就了“大气候”。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说一千道一万,农民致富最关键。杨柳镇的甘薯产业做得有多大?这是乡亲们最自豪的话题,全国最大的甘薯加工基地就在这里。
那《薯乡杨柳》这歌,又是怎么个来历呢?
这几年,杨柳镇找准了甘薯产业融合示范区这个目标,走上“龙头企业带动、社会资本注入”这条路,用镇村干部常给大伙说的话,就是以党建促产业、以产业带民富,打造泗水县薯乐恬园(甘薯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大伙常挂在嘴边的“薯乐恬园”,就成了蔡键创作《薯乡杨柳》的灵感源泉,他想把老少爷们最喜欢的事写成一首歌。在接受《文化周末》记者采访的时候,蔡键坦言,自己没有接受过作词方面的专业教育,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尺度的把握。
这首歌既要全面展现薯乐恬园作为泗水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又一新亮点,又要以外界易于接受的艺术风格来呈现。于是,他写完歌词就向省音乐家协会求教,从谱曲、演唱到后期制作,人家都给予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持。
这样一来,专业的精巧补上了“业余”的粗糙,反复修改几十遍,历时一个月终于完成了。
《薯乡杨柳》中,细说了杨柳镇乡村振兴。薯乐恬园示范区以“45年老店”、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为带动,构建了甘薯“育苗、种植、储销、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10个村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盟,建设甘薯育苗大棚80亩,农耕体验区1000亩,村民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门口务工赚薪金的双重收入,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共富路径,实现了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三方共赢。
泗水县去年成功入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连续举办四届中国甘薯产业发展大会,成功创建“全国甘薯产业科技研发基地”“全国甘薯新型食品加工示范基地”等4个国家级品牌。
“柳絮”牌粉皮、粉条以及甘薯蛋白、膳食纤维等高端保健产品,十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综合加工能力60万吨,甘薯产业产值47亿元,辐射带动农民4.3万户、14.2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培育打造特色鲜明的“仓储、物流与电商发展”的新模式,现代化仓储物流保鲜库和传统土窖,全镇甘薯年保鲜存储能力达到30万吨。
建立电子商务销售和直播带货平台,通过抖音、快手、淘宝、京东等平台将甘薯及其制品销售到全国各个省份。春节前后,泗水蜜薯需要“抢购”,1公斤能卖到20元。
歌词中的“看不够万亩平原好粮仓”,一句话概括了杨柳镇的地理优势。
杨柳镇是泗水县唯一的平原乡镇,耕地5.8万亩,2021年被评为全市耕地保护激励乡镇,是名副其实的粮仓,适合种植甘薯、玉米、小麦、瓜菜等农作物。
薯乐恬园项目区规划建设面积1700亩,涉及14个村、5000余户,项目总投资5亿元,一期投资1.27亿元,打造甘薯种植及农耕文化研学体验基地、甘薯博物馆、主题酒店、乡村振兴学院、蔓游杨柳柔时光片区。
二期投资3.73亿元,主要打造甘薯主题商业街区、薯乡民宿、花海码头、绿道及驿站。全面建成后可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新增1000个直接就业机会、3000多个间接就业机会,可实现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幸福杨柳,自信薯乡”,是蔡键基于杨柳镇的真实情况写下的:近几届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才有了如今整整齐齐、有产业有发展的杨柳镇,变化可谓巨大,所以要自信地唱响“薯乡”这一招牌。
如今的杨柳镇,不仅甘薯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两创”也蓬勃发展——小颜庙村列入“第二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前琴柏村建起了孔子学堂(琴柏书院),后琴柏村民孙凡合获评市级非遗(柴烧儒窑)传承人,杨柳镇也获评市级文化建设样板镇。
“泗河水一路欢歌流淌”,灵感来自济宁人乔羽先生的“一条大河”,写的是杨柳镇乡亲在母亲河边的生活变迁。杨柳镇盘活驻地存量闲置土地,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迅速拉开了现代化小城镇发展框架。
通过商业开发、挂钩置换、棚户区改造等方式,杨柳镇先后实施杨柳新苑和杨柳东苑一期、二期社区建设,完成7个村的撤村并镇,镇驻地人口达到1.2万人。镇驻地学校、医院、康养中心、大型商超、酒店齐全,驻地周边落地了众多大小企业,百姓生产生活实现了大变样。
“碎花在田野里开放”“田野从翠绿到金黄”,都是肉眼可见的景象,是杨柳镇和示范区的新美景。
记者来到薯乐恬园项目三产文化博览休闲区,右手边是总占地5700平方米甘薯广场,由薯乐恬园游客中心和甘薯休闲广场组成。位于休闲广场中央的5个大地瓜雕塑,寓意杨柳镇5个甘薯类规模以上企业发扬坚韧不拔、埋头苦干的甘薯精神,团结一致发展发达。游客中心总面积1000平方米,集引导、购物、购票、停车等功能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十里红枫俏画廊”“薯蔓延伸的方向”,写的是杨柳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美丽乡村变成美丽经济。甘薯加工废水循环利用,建立荷塘净化种莲藕、塘内营养育龙虾的立体循环经济。
记者了解到,薯乐恬园示范区2个村建成景区化村庄、7个村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其中核心区的孔家村是省级旅游村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就像青葱少年,奔赴诗和远方。鲜衣怒马,不负韶华向前方。”蔡键说,希望这首歌用朴实的文字、优美的旋律、高昂的歌声,表现杨柳镇落实市县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坚定决心,唤起干部群众对家乡的热爱,为家乡泗水变得更美丽、更富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