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孟秋,几位老友相约到微山湖观荷赏花。此时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来到微山湖畔,披挂好救生设备登上游船,从东岸向湖内进发。
游客在游艇上或站或坐,沿着湖内水道欢唱着一直向南,驶出浅滩进入深水区。到一个湖汊口又转向西,船速缓慢下来进入了湖内游览区。怎么不见荷莲的影子,更无荷花可赏。粼粼波光,氤氲烟气中,只有接天连水的芦苇荡在金风中翻涌着。苇梢上抽出了嫩白的芦穗,有的绽开了银白的芦花。
怀揣纳闷,走向船弦。随着船的游动,湖风习习,微风里透出缕缕淡淡清香。低头细看水道两侧,芦苇丛下水清透底,游鱼历历可数。只见苇隙间闪闪烁烁的,有了星星点点小片荷花,红的,粉的,鹅黄的,在苇丛的映衬下格外惹眼提神。
随着游船的前行,丛丛菖蒲、芦苇齐刷刷地向后退去,空气中的香气也愈来愈浓。瞬间,“接天莲也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已在眼前。阳光下极目望去,像夜空里万般礼花竞放,如晨曦中漫天彩霞飞动。满湖铺霞叠锦,流光溢彩,仿似置身于仙境,摄人魂魄,令人心旷神怡。我频频按动快门,拍摄下一个个精彩炫目的画面。
游艇的速度慢了下来。细看那田田荷叶,在阳光中尽情舒展,微风轻拂,不断传递着一道道迅疾的碧痕。初露尖尖角的小荷,亭亭玉立的莲蓬,在微风中频频向人点头致意。那数不清的荷花,粉红的,雪白的,鹅黄的,盛开着的,打着骨朵的,半开半闭着的,玉洁冰清,透着灵气。
不远处,时有采莲女泛舟于荷丛,穿梭徜徉。一双皓腕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愈显如玉,轻粉襦裙,人比花娇。远处,成群的野鸭肥硕、溜圆,摇头摆尾,在水面上留下了优美的涟漪。湖在天上,天在湖中,是天上是人间,一时竟难以分得清,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飘逸。
两眼有些倦怠了,不由自主地闭了闭。再睁开眼时,竟进了另一种玄妙的佳境。满湖荷莲的芳彩反更加真真切切,《荷塘月色》中那般朦胧、恬静的氛围,全都历历在“耳”,并浸染着人的心田,这就是古已有之的“神遇”吧。唐代李商隐曾“留荷听雨”,朱老先生也硬是听到了荷花的香清益远,似这等浩翰深邃的奇景,单凭眼观原本不够,观之不足,闭目以听,其理自得呀。
游船把我们送到湖心岛,沁人心脾的花香便迎面袭来。大家尽力向湖中眺望,环岛芙蓉达于四极,唯觉天低湖阔,世之高洁。
忽而想到,地图上的微山湖酷似一把硕大的琵琶,微山岛恰似琴箱中间的码子,而穿越湖泊的京杭大运河数条航道就是琴弦,满湖荷花则是跳动的音符。这琵琶日夜弹奏着的,不正是古往今来情操高洁的赞歌吗?“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时而真切清亮,时而缥缈虚无,它来自苇荡,它来自荷丛,来自满湖的碧水中。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花,生性与众不同。明艳而不俗,瑰丽而清雅,荷之清高,之玉洁展露无余。
骄阳西斜,晚霞洒落了一湖金波,一湖碧水被微风吹皱。飞翠流丹的微山湖面,愈加迷人。莲叶田田,荷花依依,叫人如痴如醉。这湖荷的图,就这样沉入了我记忆的海底。
同行的老友感慨说,游微山湖,魂儿都被那万顷荷花摄去了,缕缕情丝也时时被那接天莲叶所牵动,兴奋得不能抑制,如激荡的湖水一样难以平静下来。■刘建新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