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31日
第03版:

浅析农业机械化在土地流转中的促进作用

■乔珍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在土地流转中起到促进作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是土地流转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化为土地流转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规模经营奠定基础。土地流转后,农业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农业机械化。大中型先进农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能够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率,如一台11马力的手扶拖拉机是一头牛效益的5到6倍,一台大型的收割机相当于60到80人的工作量。农业机械化发展,能够缩减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工作量,为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和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土地流转。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农民仅仅依靠耕种自己手中的田地,很难得到较大的经济效益。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市中,通过经商、务工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优质和标准化生成,还能让大量生产劳动力得到解放,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第二、三产业中。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等劳动力,更愿意将自己的土地通过其他形式承包或转让给有能力的农业经营能手或农业机械合作组织等,进一步加快农业土地流转。

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使用率,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首先,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能让农业生产工作变得简单且容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民在生产工作中的积极性,有效减少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落后的纯人力耕种,带来的是农业生产成本增加,除去农药、化肥、种子等费用,整个农业生产几乎没有利润,导致土地大量荒废,造成土地资源无法合理使用。而采用机械化农业种植,不仅能提升农业种植效率,还能进行跨区作业,扩大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其次,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还能提升土地产出率,从而提供土地效益。机械化、智能化的应用,从根本上能大大降低生产劳动量,短时间内完成农作物的耕种和收获,缩短农忙时间,减少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方面,发达国家要比中国先进得多。中国要想促进土地流转,应要重视农业机械化研究,缩小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由政府引导,联合各科研究院,企业等进行专项研究。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应辩证地看,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农民在这个过程中转变思想,适度进行规模经营,加大先进技术的投入,并在发展中因地制宜。相信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会取得巨大的进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农村土地资源稀缺珍贵,在农业发展中要做到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让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科学合理地推动农村土地资源流转,能释放最大的动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前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能为农业机械化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农机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同时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使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区域化、商业化,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此外,农业机械化发展能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增收,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国家粮食供应,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为促进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嘉祥县委党校)

2023-05-3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7000.html 1 浅析农业机械化在土地流转中的促进作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