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7日
第03版:

耄耋卓荦亦梦圆

贾庆超

中华民族历来不乏负重前行的人,我的老师、曲阜师范大学刘振东教授当属其中。他终身致力国学教育,耄耋之年推出专著《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新编》三卷本,130万字,可谓中国古代散文史研究的总结性力作和开创性贡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通篇脉络清晰,体系完整。以散文史为经,社会史为纬,上自甲骨文,下至民国前,纵横编织,蔚成大观。既突显散文的生成流变,又展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与制约,透现辩证唯物史观的主导与运用。通篇分列四编:实用求审美时期——先秦两汉散文,自觉追求形式美时期——魏晋南北朝散文,实用与审美并重时期(上、下)——隋唐五代、宋辽金散文,总结规范与进一步审美化时期——元明清散文。大刀阔斧,耳目一新,乃文学史编撰体例上的独创。

确立散文本体价值观。首先标明定义:散文乃古典文献中既具有直接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的书面语言作品。然后,始终以“实用”与“审美”两大基本特征即机理功能、双重性质的生成、离合、交融、递进关系为主导脉络,梳理评判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厘清来龙去脉与衍生规律。如论及西汉前期散文,虽然社会性质转入封建帝国大一统,但先秦诸子思想自由解放的风气,以及相伴而生的人格自主自尊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未被政治集权专制扼杀泯灭,出现以陆贾、贾谊、司马迁为代表的文豪巨匠,按思想特质、文脉气派依然归属先秦诸子第一期散文创作高潮的延续,而东汉散文则另当别论。通篇不仅纵览高评,狂涛巨澜,洪钟大吕,而且怀着珍惜情致撷取鲜为人知的片章短语,如洪流中的浪花夺目闪现。

致力廓清内涵与外延,剖析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因素;辨析散文与各种文体、民间风俗的依存影响;中外比较,古今观照,具有大开大合的格局与张力。例如,唐宋期间,在儒释道合流的基础上,重新肯定儒学传统,“士文化”高度发达,导致韩柳古文运动勃发;且不因唐、宋改朝换代截然分割,而是依循藕断丝连、文脉相承跨时代的轨迹,盛赞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群星璀璨,形成中国散文的第二大高潮,也是后世仰止无以逾越的巅峰。

理论功力深厚,史料旁征博引,文体娴熟自如,思路细密驰骋,语言典雅练达。往往夹叙夹议信手拈来,让人目不暇接。如在大段论述主体个性形成的原因之后,有云“每个作家都是个体性的存在。世界是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因此,每个作家都有天赋气质、家庭出身、文化修养、生活经历、环境遭遇等等方面的不同,这些个性化的东西,更直接决定着作品的内容、形式与审美情感。这是文学上的通例,散文自然也不例外”。

大作告成,取决于作者的人格精神境界,即文化生命的自觉而灌注的人生态度与思维能力。刘老师出身孔子故里,恪守“尊德性、道问学”的古训,与那些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追风赶潮的过客无缘。他从未放弃学术思考与训练,生活低调,做学问却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我,却从不显耀;教学相长、桃李层出,却说“当个教授理该如此”。多半个世纪的教学与研究,至今锲而不舍,笔耕不辍,宛若透明的老蚕,吐出来的都是丝——那丝丝缕缕与世无争而魂牵梦绕、语重心长地诉说。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新编》 刘振东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3-05-27 贾庆超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6698.html 1 耄耋卓荦亦梦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