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40年了,从11岁来城里上学。
那时候,村子刚从河东的茅草房搬迁过来,家家都盖着整整齐齐的红砖青瓦房,你连着我,我连着你。家家户户的院子,只有一面共同的墙相互隔开。村子也不大,七百多口人,几条笔直的沙土街道,将村庄隔成了方方正正的“田”字形。
村子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庄,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而单调。那种特有的纯朴,却一直印在我心里。家长里短、婚丧嫁娶,都互相帮忙;邻里百舍,谁家包了饺子,烧了好饭,都用碗盛了送来。你来我往,互表心意,知足常乐。
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有压水井,压水的吱嘎声此起彼伏,鸡鸭鹅牛羊的叫声,声声入耳。入夜,躺在床上,或伴着树叶的沙沙声,或伴着狂风雷鸣入眠。无风的夜晚,却静得出奇,很细小的声音都听得见……那种久违的画面久久不曾远去,可实实在在地,40年的光阴过去了。
后来,在镇上工作了,也是差不多每天骑车回来,第二天一早再赶去上班,忙碌而充实。那几年的乡村风土人情,是我一生中宝贵而丰厚的财富,不能亲自去体会它们,人生是不完美的。
几年后,我进城工作了,在家里住的时间少了;结婚后更不用说了,我有了小家,那个家成了老家,再也没有享受过它的静谧和美好。
开启新农村建设之后,古老的村庄换了另一幅图景。平整的柏油路、水泥路覆盖了全村,红砖青瓦房也成了二层的小康楼,一派富足景象。
去年冬月,天气晴好,我回老家的时候,特地跑到村外,第一次目睹了村庄全貌。远处的虎山青翠如黛,在一户村民家的房顶上,一面飘扬的国旗迎风招展。我敢肯定,那不是村委大院,那户村民家高高升起的国旗,也升起了多少敬仰、期盼和祝福啊。
一阵惊喜,我用手机远远地拍下了那房屋、那旗帜。那个村子,叫七贤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