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二个工作日,祖籍菏泽市巨野县的大庆市萨尔图区关工委作者杨长德,向《文化周末》发来了题为《老枝发新芽》的投稿,并在附信中说,“我1957年离开山东,五十多年没回去了,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说到济宁。现在好了,退休后有时间了,说不定哪天就回去了”。
到2月24日,《文化周末》已收到这位作者第10封热情洋溢的邮件,无不饱含着浓浓的乡情。信中也盛赞《文化周末》“工作效率很高”“给我一个惊喜”“编辑最热情,回复神速”“希望我们能架起大庆与济宁的桥梁”。
本文作者和他的父母,之所以念念不忘济宁,是因为历史上济州、济宁沿革与治所的变迁。古济宁与今天的菏泽市巨野县,就像枣庄市的滕州一样,本也有着太多的不解之缘。
直到今天,你在济宁街头举目望去,浩浩荡荡的“鲁”字号牌汽车矩阵之中,最多的是“鲁H”,而“鲁R”“鲁D”亦是频频闪亮,这都是千百年来故事里的故事了……
——主编在线
我的堂弟长贵经常说:“我们是一个老爷爷”。从我记事起,就没见过爷爷。我不满五岁就随父母从山东巨野来到东北大庆,爷爷哪年去世的都不清楚。老爷爷只能是听老人说起,没有一点印象。
去年春节期间,山东老家的亲人发来一张草图,如同一根树枝长出许多新芽。在这张草图上,我见到了老爷爷——曾祖,还见到了老老爷爷——高祖。我的兄弟们都在上面,关里关外不常见面,有了草图和微信,我们随时可见。
在孙子杨旭的帮助下,今年草图又有新芽,我的侄子们也出现在图上,甚至还能与孙子们见面。
这张草图虽然简单,却能一目了然看懂。高祖元字辈,曾祖崇字辈,祖父孝字辈,父亲振字辈,本人长字辈,侄子发字辈,下一辈就没有固定的辈分,叫什么的都有:晨宇、浩兴、俊哲、红利、彬拯、旭……。
我喜欢戈壁滩上的胡杨树,生而不死千年,死而不倒千年,倒而不朽千年,三千年胡杨,一亿年历史,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我也喜欢石榴树,特别是石榴籽,象征着家族团结,也象征着各族人民大团结;还喜欢单位门前的小柳树,它与众不同,也不知哪年哪月,一阵风把种子吹落到水泥柱子的缝隙里,不知不觉地发芽,两三年过去了,无论干旱与严冬,它都安然无恙。我最喜欢关工委门前的小柳树,给它取名关关儿。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国关工委,机关刊物《中国火炬》通讯员的微信群就是一棵高大的树,数不清的树枝就是省、市、县(区)、镇街、村、社区、学校。以前参加活动时,获奖证书上的公章就有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字样。如今,我是大庆市萨尔图区关工委办公室成员。
远离家乡的游子,也像一颗树的种子,无论落在哪里,只要是在祖国的土地上,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二十多年前,我接触到了模型火箭,从此,研制、发射模型火箭成了我的事业。DQ-01是我研制的第一个型号,材料是广告纸、松木块、细铁丝、棉线、皱纹纸等,用“大庆”开头字母命名。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几个型号,最理想的是DQ-05、DQ-09。
DQ-01模型火箭已被权威期刊《航空模型》认可,被誉为“金牌火箭”,它多次出现在大型庆典活动中。这些模型火箭都有特定的名字,AY-08模型火箭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场外表演,《火箭托起奥运梦想》发表在《航空模型》2008年第9期,QY-12“群英号”模型火箭参加大庆青年创业文化节,QW-17模型火箭参加了央视秋晚大庆专场外场表演,国庆七十周年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模型火箭飞行表演。
大庆市萨尔图区航模队,多次参加省市航模比赛,两次到海口参加“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两人分别获得“黄鹂”“东风一号”优胜奖,两人获得“小力士”二等奖,一人获得“小力士”三等奖。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很多以前不敢想的事都变成了现实。二十多年前,我还写信呢,经常到邮局寄挂号信,连手机都没见过,单位有电脑,我只会开机关机。不知不觉,我现在也有了笔记本电脑,有了电子邮箱,有了QQ,还有博客,也用上了智能手机,先后用过诺基亚、路虎、苹果、华为;以前发短信,如今发微信了。
现在,我最希望山东的亲人能在家乡报纸上读到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