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拳铺镇黄庄小学 张慧慧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小学数学对培养和发展抽象逻辑思维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善于观察和思考,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要求,建设新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例如:教学文字题时,一开始,教师一言不发,在黑板上板书:“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学生睁大眼睛,感到很奇怪。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缩句,这时,学生忍不住问老师:“这节课不是数学课?”教师还是一言不发,等学生缩句后,教师又在这句话的下面写上“64加上32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再要求学生缩句。这样的导课,不仅抓住了解答这道文字题的关键,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呆板、缺乏新意、脱离生活实际的引入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节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比较大小》时,可以编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猪佩琪的生日,乔治和猪爸爸、猪妈妈约好,一起带佩琪去游乐园庆祝生日。坐公共汽车时,买好了车票,佩琪是23号,乔治是24号,小猴子司机把车开来后,想考考他们,就对他们说:‘谁的座位号大谁就先上。’可是佩琪和乔治都还没学过这两位数的大小比较。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这样,学生都被故事内容吸引,个个跃跃欲试,谁都想帮助佩琪和乔治。教师趁机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能学会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且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结合教材,运用直观教学的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教学就是通过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多媒体等具体形象,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运用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把9个香蕉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下1个,使学生清楚地建立起“余数”的概念。在应用题教学中,小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解答都可以通过教具演示或多媒体演示来进行,如此能具体地揭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能引发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思维与动作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学具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求平行四边形图形面积》时,当学生发现图形与以前的不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看看能不能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可以将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学生就能自觉地将操作与算式的演算联系起来,顺利推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用语言表达计算方法。这样从动手操作建立起表象,得到计算方法,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于人人动手操作,教师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受到群体效应的激励,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好小学数学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对小学生十分重要。教师只要坚持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一定能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能让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有效,从而让他们爱上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与运用。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