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30日
第08版:

以学为中心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 刘燕

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最早提出符号互动理论,一些学者把这一理论引入教学领域,从而产生了互动教学理论。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互动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那什么是以学为中心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呢?

以“学”为中心,这里“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习,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地发生;二是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主动学习,主动研讨,主动交流,主动分享。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包含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学环境间的互动等要素,且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这里的“互动”既指有形的、可观察的交流合作等活动现象,又指无形的内在的思维、想象。

以学为中心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的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主张课堂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强调交流提问、变式探讨的教学环节,立足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

以学为中心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主要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做适当的指引,在探究活动前,先向学生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语言交际的机会。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激发思维,从而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产生探求知识的渴望。小组活动是学生互动的主体,是在学生对问题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互动式讨论。小组由四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长先听取小组各成员的解题思路,并给予评价,然后针对数学的思考过程采取组内成员轮流提问的形式,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然后,小组长把各成员在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在组际交流时解决。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当学生在探究活动时遇到困难,教师要设法引导,使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团结协作,从而获取正确或基本的答案,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标准答案”。

以学为中心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主要体现在四个阶段,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的启动阶段 ;引导学生探索、自发交流提问的联动阶段;教师答疑点拨、适时强化拓展的能动阶段;展开变式探讨、自我体验归纳的创新阶段。

在启动阶段,教师首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在联动阶段,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铺设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操作时要注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进而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难点。这个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能动阶段的核心是通过教师当场答疑,将解决问题过程中失败的思路暴露出来,让学生从中领悟成功之路,看到思维的全过程,并帮助他们对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行引申,并学会适应不同方式的变化。在创新阶段,教师应精选例题和习题,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展开变式训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形式,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学会解答新情境下的问题。接着,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无认知体验,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识,通过归纳总结,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2023-03-30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2626.html 1 以学为中心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