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1日
第03版:

那年我们去当兵

李振兴 朱华英

四十七年前,有一批来自英雄王杰家乡的热血青年,报名参军,应征入伍 ,义无反顾地奔赴了祖国的大西南,履行保家卫国的光荣义务与责任。岁月已久远,但我们回想起来,仿佛就在眼前……

197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发生了唐山大地震,还有一件事不同往年,一年内征了两次兵,春季和冬季。我们那一批在年底,属于冬季征兵。

那年冬天好像不算太冷,在家乡父老乡亲欢送的锣鼓声中,我们胸佩大红花,一路小跑地到县人武部报了到。不服不行,当年的体能就是充沛。

当晚,我们被分批安排到澡堂,洗了个痛快的热水澡。第二天一早,全身上下换齐了崭新的冬服军装,虽然有点不太合身,也没戴领章帽徽,但大家第一次穿上绿色的军装,也倍感精神和自豪,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当天我们从县老汽车站乘车,到了济宁过军站。当时为了保密和战备,新兵都是乘闷罐车出发。火车是经兖州、徐州进入陇海线,再经郑州穿行秦岭到宝鸡,沿宝成线,越过崇山峻岭到成都。

我们不少战友都是第一次乘火车出远门,沿途扒着每节车厢的小通风窗口,争着看外面的风景……火车一路南下,进入成昆铁路后,从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一直在往高处爬,地势极其险峻,基本上是隧道连着高桥,高桥又直接穿入了隧道,让人看了惊心动魄。

铁路两旁的山坡上,北方是黄乎乎、光秃秃的,越往南树越绿、草越青。就这样走走停停,也不知走了几天几夜,我们终于到达了云南省会昆明。

这里的人,冬天也不穿棉衣,真够暖和的呀,春城真是名不虚传。同一军列去云南当兵的有多少人,具体数字不知道,只是后来听说,有为数不多的分到工程兵到老挝筑路的,有分到二炮基地和其他部队的,大多分到了滇南高射炮兵某部。

从此,开始了我们的军营生活,也从那时起,我们经历了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我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个个生龙活虎地摸爬滚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苦练杀敌本领,就是为了要对得起英雄王杰,要对得起可爱的家乡。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遵照军委命令,我们所在的部队全都参了战,担负掩护步兵全线反攻任务,展示了“高炮上刺刀”的威力,为地面进攻做出了突出贡献,相继取得了“自卫反击战”、老山、者阴山、扣林山作战的伟大胜利。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经受住了考验,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展现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之心……战友们用一腔热血和战斗的青春,诠释着祖国的尊严与人民军队的强大。战斗中,有的受了嘉奖,有的火线入党、提干,有的荣立了三等功、二等战功,载誉而归。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铭刻了青春的光环。

现在,我们都已年逾花甲,正步入老年。岁月匆匆,蓦然回首,我们曾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人民和国家,献给了祖国的西南边防,我们青春无悔,我们本色不变。

2023-02-11 李振兴 朱华英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28770.html 1 那年我们去当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