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5月20日《济宁日报·文化周末2016阅读精选(上下卷)》入选作者见面会现场,随着一声洪亮的“大家好,我是张振洋!”一位身材魁梧、步子矫健,随身披挂两架单反相机的老人,乐呵呵地向人们打着招呼。
这位老人就是《阅读精选》最年长的入选作者,时年85岁的张振洋。热情爽朗的老人甫一登场,立刻引来全场唏嘘赞叹,也立刻成为备受关注和赢得掌声最多的与会者。
见面会上,张老一直等待着讲话的机会,不甘落后地作了发言。一位与会者在后来的见面会回忆文章中写道:“让我震惊的是这次与会作者中年龄最长的张老先生,已过耋耄之年还笔耕不辍,讲话思路清晰,幽默风趣,赢来阵阵掌声”。
2018年9月5日,《文化周末》记者来到位于老济宁南门口的张老家,听老人讲了这些年的幸福生活。
退休之前,张老当过农业技术站的站长,还当过公社党委书记。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在吃住行方面。现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高层住宅,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吃的就更不要说了,现在都有退休工资,想吃啥就吃啥。”
在退休之前,张老一直做宣传工作,“略微懂一点摄影”。
“退休那一年,很偶然地端起了相机,就被自已所拍照片的光影深深地感动了,于是就爱上了摄影这项活动,并从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摄影是一项艺术创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你的艺术品味,增强了文化修为,也提升了审美和鉴赏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愉悦了你的精神生活。出去一趟,总要留下些美好的回忆。
摄影不是报一个培训班,听老师讲点理论知识就会摄影了,而是要在不断地拍摄过程中具体学习。”
从退休到现在,张振洋老人已经去过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等15个国家,国内也几乎走遍了。每到一个地方,张老都会拍摄上百张照片。这就养成了一个爱好,那就是旅行回来喜欢整理和分享自己拍的照片。然后,会选择自己最得意的照片,配上风景介绍或是自己的感悟。
“退休后,我就想,我也想出去看一看。每当我旅行归来,与家人和朋友展示我的拍摄作品时,那些拍摄过程的心路历程,那些美好生活片段的记录,那些分享时的快乐,都将是我引以自豪的人生旅程中鲜活的亮点,以及美好的回忆。也许当拿起相机的那一刻,才能感受到属于摄影的魅力。”
张老每到一个城市,都要写上一首打油诗。
“有时候写完了,当场读给团友听,大家都很开心,自己也觉得旅途当中有乐趣。”就在《文化周末》记者准备去张老家里之前,张老还在电话里兴高采烈地说,“我刚为改革开放40周年写好了楹联,我们老年书画协会要办书画展,还没来得及裱唻。”等记者赶到家里,看到了这副楹联。上联是“励志图强新时代长剑雄姿亮彩屏,高铁车轨连世界巨型天眼探苍穹”,下联是“潜艇深入茫洋底大客翱翔碧空中,精准扶贫福百姓家国书卷梦繁荣”。
张老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不仅喜欢摄影、旅游,还喜欢写字和国画。老年大学一有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还要担当摄影工作。他参加过很多次书画摄影展,得过两次全国奖,省里的奖拿过十几次。
“如今坐飞机旅游,坐地巡天一千河,宛如平常唱一首歌。和以前人们一辈子出不了几次远门相比,和古代那些官员车马远行赴任,把一生多半时光抛洒在旅途相比,我们能享受着‘宁可把钱花在路上,也不要花在病床上’的退休旅游生活。我们这代人的成长,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是改革开放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给了我们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张老一直说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还有很多地方想去,他最大的心愿,是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年轻的胸怀、积极的生活态度,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共享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