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5日
第04版:

在黑暗中寻找温暖和光亮

张素燕

每个人都喜欢光明,不喜欢黑暗,连花草树木都喜欢在光亮的地方奋力生长。我喜欢光亮,喜欢追着日光跑。周末闲暇时,坐在阳台,沐浴着温暖明媚,品味书香,感受着时光恬淡,岁月静好。

世间万物,每天都在经历白天与黑夜的循环交替。明亮,固然赢得很多人的青睐,但是,黑暗也会给人另一种的温暖与光亮。

在静静的深夜里,安然地阅读,也是很惬意的。夜让人放松,我只要头一挨枕头,就会进入甜蜜梦乡。直到第二天闹铃响了好几遍,也不舍得醒来。

几个月前,家里的昙花在夜里尽情盛开,让我惊喜得一夜无眠,拍下了很多照片和视频,还写了《昙花盛开》的文字,记录那摄人心魄的美好瞬间。还有很多的花,一开就是好多天,在夜的黑暗中,依然如白天一样璀璨明亮。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的经典诗句,曾点亮多少人黑暗中追求光明的激情和信心。

我们要在黑暗中寻找温暖和光亮。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在黑暗困苦中,历代先贤们矢志进取,发奋自强,以顽强的精神和毅力,谱写了华章。

海伦·凯勒不到两岁就因病丧失视觉和听觉,生活陷入无边的黑暗和痛苦中,但她没有放弃改变自己的命运,在黑暗中活出了人生的光亮。

矿工诗人、散文家陈年喜,在16年的危险的爆破工生涯中,在地下5000米暗无天日的地方,每天面对着生死考验,可是他却依然在昏暗的灯光下,在爆破的烟尘中阅读写作,写出了内心有光的文字,活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体操运动员桑兰,17岁参加训练时不慎受伤,导致全身瘫痪,但她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在一次次的黑暗绝望中重拾生命的信心,迎来了美好生活的光亮。

《命运之上》一书的作者刘大铭,从小就得了瓷娃娃症,一个月大的时候就骨折,26岁动过11次手术,但他乐观坚强,在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与黑暗中拼搏,让生命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不仅人类如此,动物也是这样。在大西洋西部的加勒比海,距海平面5公里以下的海底,有多座活火山。在火山口附近,却有一种神奇的白色小虾,长期生活在黑暗的海底。它们不高大,不凶猛,却锻造了顽强的适应能力,活出了生命的极致。

黑暗,也是一种恩赐。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黑暗是一种锻炼和挑战,也是一种关爱和保护。

我对黑暗有了更深的理解,是在接受植骨手术的时候。医生让我张开嘴,往嘴里打麻药,口腔两侧的里外都要打。打了好几次,我以为打完了,无意识中睁了一下眼睛,恍惚看到了一支大长针管正扎在我的嘴里,莫大的恐惧袭来。这时医生们往我身上盖了一条蓝色的手术巾,从头到脚,把脸蒙上了,只把嘴部露了出来。

这一下子,我处于黑暗之中了。但是真的要感谢这黑暗,因为这黑暗,我什么也看不到,看不到手术器械在我嘴边的激战,反而踏实、安心地做完了这场手术。

虽然身体经历了一段黑暗时光,但是我很庆幸,还有明亮的眼睛可以看到一切明媚,还有健康的体魄享受雨露阳光。

点点繁星为漫长的黑夜带来了温暖和光亮,也感谢黑暗的存在,让每一颗星星都能闪耀夜空。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该感谢人生路途中遇到的那些挫折与苦痛。

每个人也都要成为引领彼此走向温暖和光明的眼睛,大家相互拥抱,相互取暖,点燃黑暗中的那束光亮。就像那首歌里所唱的: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 ,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 ,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

只要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即便身处黑暗中,也一样迎接温暖、灿烂和光亮。

2022-12-25 张素燕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8479.html 1 在黑暗中寻找温暖和光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