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5日
第04版:

我的“江湖旧梦”

黄萍

八九十年代,内地盛行阅读武侠小说。那些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等港台作家,都红极一时。

我读初中的时候,开始读到武侠小说,一发而不可收。不仅看完了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他作家的代表作品也基本都读完了。那时的书大多是租借来的,有的是向同学借的,有的是去租书店租来的。因为要按时归还,基本上都要在两三天内看完。

那也是我读书读得最“废寝忘食”的时光,一书在握,如痴如醉,夹在课本里读,走在路上读,上厕所读,躺在被窝里打个电筒偷偷读……读到精彩处,不是嘿嘿傻笑,就是怒目圆睁,甚至手舞足蹈。

那时武侠小说被划为通俗的范畴,家长和老师对这些闲书都是强烈反对的,所以我读这些都是偷偷摸摸的,随时要提防老师和家长的突然袭击。也是那时,我很是体验了一把“突破禁忌的快感”。

那些“亦狂亦侠”的江湖儿女,那些“柔情似水一笑解恩仇”的江湖故事,深深吸引着年少的我。当时读过的武侠小说,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香港无线电视台播放的同名电视剧,我看过十几次。尤其是翁美玲版的黄蓉,活泼娇俏,古灵精怪,简直就是我幼小心灵中的女侠楷模,虽然我的老实木讷与黄蓉的机灵活泼一点不沾边。

我曾万般敬佩《天龙八部》中“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萧峰大侠,以及侠文化中那些个性鲜明的代表人物。我最喜欢的男主角是《萍踪侠影》里的张丹枫,外表文弱的白衣书生,性格却豪爽豁达,视金钱如粪土。为了国家大义、百姓福祉,可以泯灭个人恩仇,放弃家族利益,又对女主深情专一,放到现在也是“偶像”。

我那时也如现在的追星少女一般,对张丹枫心生爱慕,还将他的画像描摹在我的笔记本上,并幻想着自己就是那个侠女,与张大侠策马奔腾,行侠仗义。

在尚无网络小说的那个年代,我曾构思过一篇武侠短篇小说,也动笔写过几章,故事虽然稚嫩,情节也简单,仅在几个好友间传阅。但尝试过,就无悔。

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往往是这个时代的投影。后来我才知道,起源于“游侠列传”的古典侠文化,六七十年代在香港大放异彩的新武侠文化,是当时动乱的香港社会土壤滋生的文化产物,在改革开放之初流传到内地,为当时的内地人带来一种“快意恩仇”的阅读体验。

武侠小说的流行,随着二十世纪的终结逐渐走向衰落,一同衰落的还有港台影视以及粤语歌,一种时尚的终结总是无声无息的。

爱看武侠小说的我走向了社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始终不失豪爽侠气、重信然诺的气度风范。这是武侠小说对我的滋养,也是江湖旧梦在时尚中的延续吧。

2022-12-25 黄萍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8478.html 1 我的“江湖旧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