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团体组织和公民个人遵守宪法法律,也是对宪法的实施。全民守法,就是全体人民对宪法法律的普遍遵守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要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教育引导每一名社会成员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动国家和社会生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要发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推动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法制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公民道德建设,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证群众及时获得法律帮助。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保障特殊群体服务权益。要健全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县域和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健全县乡村法律援助服务点。要拓展服务领域,积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党政机关依法履职、促进公平正义、重大经贸活动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法律服务。要创新服务方式,建好连接市县乡法律服务信息化网络和平台,提供全业务全时空高品质服务。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我市是司法部确定的全省唯一全国“八五”普法联系点、法治日报社联系点。要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提升普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宪法法律。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纳入考评体系。要健全普法教育宣传机制,深入推进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执法司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提高普法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