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故居,是国家4A级景区,近日升级为以范长江故居和赵家坝新农村为核心的范长江新闻文化旅游度假区。
几个文友相邀,在第23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又一次到内江田家镇,瞻仰范长江故居。
从隆桥驿出发,行程四十多公里,远远看见度假区宽阔的场景迂回起伏,小青龙河穿流而过。青竹掩映的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犹如一张半卷的报纸,吸引我们迫切地想去拜读“长江”万折向东流的动人故事。
入口广场,菊花簇拥着红旗雕塑。长61米、高11.8米,寓意范长江寿61岁,以及他创立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和“中国记者节”时值11月8日。黑色竖条拼装的范长江头像,凸现红旗之上,令游人对这位赤心奉国的新闻先驱肃然起敬。
进入大门,4株古老的大榕树展开着臂膀,范长江雕像矗立其间,形神高大睿智,意气风发。因这雕像是我们隆昌能工巧匠取本地咖啡色砂石所雕刻,更加深了家乡人民对长江先生的敬仰、缅怀之情。
雕像身后就是范长江故居,串架镶板墙体,小青瓦屋顶。113年前,范长江就出生于这座古色古香的川南民居。堂屋正中的对联“状元及第辉华屋 范氏家中济义田”告诉我们,他是范仲淹的第三十一代嫡孙,自幼随秀才祖父习文识字,诵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爱国为民的种子深深埋在了心底。
五百多平方米的故居,有1个序厅和16个展厅,以时间为脉络,列为“少年时期、求学之路、西北之行、新型记者、红色报人、科技之光、长江滚滚”七大篇章。墙面设计采用报纸为背景,不但复原了范家场景,还展现了川南乡村岁月,立体、鲜活地再现了范长江少小勤学、追求真理的人生。一张张重现历史的图片、一组组弥足珍贵的史料,无不让我们动容。“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范长江不愧为“中国新闻事业奠基人”。
走出故居,环顾四野,是内涵更加丰富的范长江新闻文化旅游度假区。
外形似书架的长江大课堂,书籍堆叠状的主题墙,地面是一脉绵延不断的长江水。展架上,全国唯一的一座没有获奖者名字的“范长江新闻奖”杯,金光闪闪,历届获奖者的照片围绕四周,烘托着中国新闻事业熠熠生辉。
长江新闻林,全国二十多家新闻单位记者栽种,10年已成华盖,在范长江成长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新闻广场,文韵悠长,莲池虽只留残荷一片,但一点儿不失风骨高洁。
青竹长廊,无处不是纸和笔;石刻浮雕景观墙、研学餐住楼、长江书屋,无处不是好文章。
踏着小青龙河的生态绿廊,走上紫薇大道,漫步横跨水体的彩虹桥,俯瞰水生植物风中摇曳,远眺田园风光无限美好。初冬时节,赵家坝片区中心公园绿植葱茏,花香馥郁。卵石滩上,已有了露营帐篷;特色民宿的招牌,吸引游人流连忘返。随着络绎不绝的游人,瞻仰范长江故居,不由感叹:何须远行,诗和远方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