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陈秀同 臧金桥)近年来,汶上县聚焦农村存在的集体经济体量小、资源要素少、产业链条单一等问题,深化拓展村村联建、村企共建、全域党建等“联村共建 抱团发展”模式,打造全域式党建联盟,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在现有行政村建制的基础上,构建横纵结合、结对共促的组织体系,筑牢战斗堡垒。推动“强基”村与“示范”村结对共建。将全县24个“强基”村与24个“示范”村结对共建,确定共建项目48个,确定了以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民生联带、制度联建的“四联”结对帮促形式,交流工作经验、发展互带互动、党建载体互用、研讨乡村建设,形成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工作新格局。构建基层党建新体系。采取“横向联动,纵向延伸”的“1+N+X”组织架构设置,“1”即构建联盟的党组织,“N”即组成党建联盟的各村党组织,“X”即推行成立同轴运行的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社会组织等组织,形成全覆盖、广吸纳、动态开放的运行体系。抓实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 按照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要求,按照信访稳定、人居环境、集体经济等工作情况,对全县348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半年大排名。深入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对专业村党组织书记实行提级管理、落实级别待遇、强化双向培养,确定专业化村党组织书记初步人选103名,占比29.77%。
深化合作共赢,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建立健全“五共”工作模式,实现党建引领下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坚持党员人才共管。按照“关系在支部、活动共参与、奉献多岗位”的方式,实行党员“双重身份”“双重活动”“双重管理”。依托“灯塔—党建在线”、镇街党校等平台,线上线下推进主题党日联过、实用技术联学、志愿服务联做。推行党员共育、人才共引,由党建联盟统筹部分党员发展指标,加强致富经营能手和党员“双向培养”,培育带头致富、带领发展的“双带”型党员骨干。坚持区域发展共谋。发挥联盟集群效应,统筹推进农村土地集中流转、产业发展上下游联动、基层治理区域联合、公共服务联动开展。延伸产业链条,探索构建“产、供、销、服务”等一体化联动发展体系,推动形成“以大带小、以强扶弱、全链合作、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坚持联盟活动共办。定期梳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政策清单、服务清单“四张清单”,通过党员群众选、部门结对送、党建联盟定的“三向互动”模式,常态化开展党建联盟活动,今年以来,15个镇街党建联盟开展线下活动52次,牵头组建志愿服务队伍495支,开展各项活动5800余次。坚持阵地设施共享。按照“阵地共享、功能集聚、全员开放”原则,探索线上线下联动建立党建联盟阵地。线下整合使用联盟内单位党群服务中心、“汶暖驿站”、党员教育阵地等活动场所,推动各成员党组织阵地双向开放、统筹使用。坚持工作联比共评。采取现场观摩实地学、联盟例会集中谈、年底述职相互评等形式,推动基层党建区域性、整体化、全方位提升。建立联盟“季度排名、年度考评,定期分析、动态评星”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党建联盟“擂台比武”,升级“党建联盟”抱团比拼,推动全域提升。
凝聚责任落实,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党建联盟联席会议”为议事机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民主商议党建和联盟发展等重大事项,做到对策共商、大事共议、难题共解、实事共办。建立党建联盟月例会制度,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展日常事务交流、协商解决相关问题。依托产业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做好党建联盟商定的相关政策、重大事项、重点活动的推广和组织。建立联盟运行保障制度。加强党建联盟经费保障,按照党建联盟组成党组织数,给予一定的财政保障。实行“党建联盟公积金”方式,采取财政拨付、社会筹措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解决工作经费、强化经费使用绩效。建立绩效质量考评制度。将责任落实、项目推进、作用发挥、参与主题党日等内容列入党建联盟考评内容,考评结果与联盟政策扶持、资源调配、产业发展等相挂钩。将联盟成员党组织书记参与党建联盟情况,纳入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与评先评优挂钩。将党员参与党建联盟情况,纳入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作为评选各类先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