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坐在窗前一抬头,就看见门前的篱笆墙上,爬满了碧绿纤长的丝瓜藤,上面绽放着一簇一簇金黄金黄的花。再仔细看看,丝瓜藤的深处,还隐藏着长短不一、粗细不均的丝瓜。
记得小时候,每当清明时节,母亲就拿出收藏一冬的黑黑的丝瓜种,用小铁锹把它种在门前的菜地旁。几天一过,绿色的芽尖就钻出了地面。春天干旱少雨,丝瓜一出芽更需要水分,母亲每天用淘米洗碗的水浇丝瓜,很快就生出了小手臂一样的藤蔓,向周围蔓延。
母亲赶紧找来芦柴埋篱笆,用斧头将芦柴断成两三尺长的杆,在菜地的周边和四角埋几根木棍,用双塑料绳缠住木棍拉一圈,用大锹沿着拉好的塑料绳在地上岔口子,最后把断好的芦柴穿过8字眼的塑料绳,插进岔好的口子,这样就埋好了篱笆。
丝瓜好像有一种天性,篱笆一做好,它的枝蔓就不顾一切地爬上篱笆,朝前向上不停地延伸。每延伸一段距离,从它叶腋处伸出的卷须就紧紧地缠绕在芦柴上,大概是担心风吹雨打从篱笆上摔下。只一个多月,当丝瓜藤长到足够的长度,就一边继续向前,一边开花结果了。
丝瓜跟它的藤蔓一样生长得很快,先是小辫子那样的大小,头顶上盛开着一朵黄花。接着,好像一天变一个模样,一天比一天长大,而它的花却一天一天地萎缩。不到半个月,丝瓜顶上的花就彻底枯萎凋落,瓜已长得一尺多长,能吃了。当母亲从丝瓜藤上摘下第一个丝瓜的时候,我们非常的高兴。母亲也高兴地说,这下好了,我们有丝瓜汤吃了。
是的,特别走进了七月,真正的夏天到来了,门前的丝瓜到了生长的鼎盛期。不只是篱笆上爬满了丝瓜藤,梨树上、电线杆上、晾衣服的绳子上,也爬上了丝瓜藤。那些藤蔓爬到什么地方,金黄的丝瓜花也开到什么地方,大大小小的丝瓜这儿挂几个,那儿垂几根。
每天一大早,母亲就把那些长得老大的丝瓜摘下来准备做菜吃。炒丝瓜、烧丝瓜蛋汤,成了我们家每天的主菜。中午吃,晚上吃,上顿吃,下顿吃。特别是丝瓜汤,先将丝瓜剥皮切段放锅中烧,打两三个鸡蛋用筷子攉开,等锅里的丝瓜一烧开,倒入攉好的鸡蛋,再烧两分钟,丝瓜汤就做好了。丝瓜汤味美润滑,一边吃饭一边喝汤,那真是一种享受啊。
尽管我们天天敞开肚子吃丝瓜,还是有不少丝瓜躲藏在暗处来不及摘下,它就变老了,整个丝瓜渐渐地纤维化。这样的丝瓜母亲就不摘了,留着它长丝瓜种和刷锅刷碗的丝瓜囊。它在中药里叫丝瓜络,能消肿催乳治腰痛,丝瓜的作用可真不少呢。
整个夏天,我们家几乎天天做丝瓜吃。结得太多,家里吃不完,母亲就把丝瓜送给在外工作的哥哥姐姐,或者送给那些没长丝瓜或长得少的乡邻。
丝瓜一直要吃到霜降的节气,尽管这时候天气已经变凉了,但如果不把丝瓜藤从篱笆上扯去,它们还会开花结瓜。为了赶时令,不耽误种别的菜,母亲不得不扯去丝瓜藤。我们再想吃丝瓜,只好等到来年的夏天。
一年又一年,夏天来了又去,门前的篱笆坏了又修,丝瓜年年种又年年吃,母亲就在这时光变幻中渐渐地老去。
当母亲不再能种丝瓜,我们就在母亲的嘱咐下继续种着,也总记得母亲说的话,我们是农村人,是种地人,一定要勤劳,不能懒惰。只要家里有地,只要是常吃的东西,每年都要种一些。这样不管到什么时候,家里就有得吃,既能节省家庭开支又不需求人。
母亲说得多好啊,如今,母亲已去世几年了,但不管是哪一年,我们家门前的那块菜地,不同的季节就种着不同的蔬菜。一年四季,我们种着吃,吃着种,很少去菜市场买菜,生活自给自足。虽然没有很多很多的钱,但日子过得轻松自在。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本真,我们不图什么,只求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地过好每一天。■苗青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