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1日
第03版:

持之以恒抓好养成教育

■窦金堂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情操,以至发展个性特长和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起点,也是他们真正学习如何做人的开始。因此,从学生一进小学之门,就应该重视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如何加强对小学生养成教育呢?我认为,在充分顾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重点抓好卫生、礼仪、书写、劳动等习惯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且大都任性、自私、懒惰、不珍惜劳动成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除了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还利用每天的晨会或者每周的班会,通过讲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由于学生年龄小,这些生动的故事常常使他们受到启发和教育。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说服教育有时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效果,针对一些错误现象可采用心理感化的“惩罚”方式。如针对学生乱丢废纸、随地吐痰现象,让其捡废纸、清理痰迹,促其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可通过对他人不讲卫生行为的严厉批评,严肃处理,使其他同学产生心理震动,促其改正或不犯类似的错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应将其行为纳入制度规范,开展组与组之间的卫生竞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和监督。

从认知入手,用制度规范,双管齐下,持续不断地抓,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学生的文明习惯必然要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在家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外出时行为文明、言语礼貌。这些都是文明交往的基本要求。

礼仪教育具有多渠道、多方面施教的特点。在礼仪教育中,学生既受学校的影响,又受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如果各方面的影响不一致,那么,就会产生不良现象。为了统一各方面的教育,控制和消除不良影响,形成系统一致的教育影响,在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中,要求家长密切配合,致力于“家校同步”。如开学初,要逐个与家长联系,面对面与家长交流,说明礼仪教育的目的和“家校同步”的意义,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要求他们教育、督促子女在家的礼仪行为。再是经常与家长沟通,互通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与对策。经过长期教育与训练,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很大的改观。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和熏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过程,是学生文化认知形成过程,是学生审美情感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也是培养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意志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还是培养一个人严谨、细心、认真、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品质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首先要指导好学生如何握笔,怎样运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书写严格要求,无论是写阿拉伯数字还是写汉字笔划,都要求以课本为范例,做到书写工整,规范、整洁,格式清楚。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不断反复、重复的教育过程,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为了能使学生始终坚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可以在班中开展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每天的作业都要进行一次讲评,表扬书写认真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一星期评比一次书写“周冠军、周亚军、周季军”。每月开设一节“回头看”或“反思课”,组织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发现成绩,自我肯定,发现不足,潜心思“过”,重新定位。每个月进行一次书法竞赛,让学生的优秀作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一展风采。

注重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

劳动习惯的培养是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因而,从抓行为规范入手,把劳动习惯的培养落到日常生活之中。首先抓学生的自我服务。对低中年级学生,要求自己穿衣、自己系鞋带、自己洗手帕、自己整理生活用品;高年级学生学会自己洗衣、钉钮扣,整理房间等劳动。其次是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如参加“你丢我捡”活动,打扫卫生,做好值日,等。再次是教给学生劳动方法和培养劳动技能。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地提出不同的要求,到了高年级,每逢节假日,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同时,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培养劳动兴趣,养成劳动习惯。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小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小学阶段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作者单位:嘉祥县实验小学)

2022-09-2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0698.html 1 持之以恒抓好养成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