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成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优秀传统。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在于它关乎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道路和制度模式,关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遵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体现党、国家和人民意志三者相统一的思想理论体系。一方面,它为全体人民的价值取向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引领全体人民时刻保持同党中央一致的价值观,并形成具有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了全体人民共同的政治倾向,整合了全体人民共同的政治观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全体人民价值取向和政治观念的整合能够规范全体人民的思想言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内涵。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基础和政治保障。要抓住关键少数,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从思想源头上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意义。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所肩负的责任,强化、细化意识形态工作的考核机制,特别是抓好任务落实、阵地管理和责任追究。选好配强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宣传思想战线的领导班子,并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正确研判并精准把握思想言论的政治倾向、价值取向,提高政策水平,提高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让党的领导为意识形态工作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不断提高。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不断强化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基石作用。通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不断强化对党员干部党的理论和思想教育,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强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了不断夯实和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认识世界并指导实践方面的说服力,进而更好地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引领力,要建立我们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理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既要立足中国实际,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立场,又要放眼于日新月异、朝气蓬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并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有学术深度又富于现实温度的研究成果佐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面对新时代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形成强大主流舆论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着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加强网络媒体监管,不断强化对互联网信息的内容监管,把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变成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最大的“增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守好新闻舆论这个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此文为2022年度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2JSGX066)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兖州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