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8日
第03版:

放宽私家车检验周期有利优服务惠民生

9月16日《北京青年报》社评

背景: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的工作意见》。其中,私家车检验周期进一步放宽,将原来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10年内上线检验3次,调整为检验两次。

观点提要:将私家车检验周期从10年内检验3次调整为2次,将原15年以后每半年检验1次调整为每年1次,大大降低私家车主“检验成本”——既节省了时间成本,也节省了经济成本。此举不仅极大方便了私家车车主,还对鼓励我国汽车消费提供了一种新的动能。此次放宽私家车检验周期,等于降低了车辆的使用成本,有望调动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进一步做大汽车产销量这块“蛋糕”。当这种利好政策与以旧换新、税费减免等利好政策叠加,必将产生更大的激励效应,从消费者到车企、城市经济,再到企业产业链上其他环节,都将是受益者。放宽私家车检验周期,不等于放松汽车安全管理,放权让利于民,更不等于放纵交通安全隐患。车主对交通安全负责必须首先对自身安全负责,广大车主在享受车检放宽便利的同时,还是需要安全文明驾驶,及时接受交通违法处罚,按期购置汽车保险。同时还要重视车辆的维护与保养,努力把车辆的安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让创新创业为发展添动力

9月16日《广州日报》李冀

背景: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以“创新增动能,创业促就业”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会场设在安徽省合肥市,在全国各地同步开展。

观点提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既要正视困难,事不避难,又要坚定发展信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逆风飞扬的必然选择。创造力是个人、民族、国家发展的最大动力源,创新创业创造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催生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激发新活力,更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更要落到生产生活全方位的实践中,让创新增动能促就业。就业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牵起经济发展。创新创业开拓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带来就业岗位的增量,比如“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民宿管家”“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抓住新经济带来的新机遇,就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多“饭碗”。创新创业应当立足于把企业做好,打造过硬的技术和产品。走过七个年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早已深入人心,活动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好展示平台和更多机会。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就是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筑牢网络安全的法律制度屏障

9月16日《南方日报》张东锋

背景:国家网信办日前发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征求意见稿的修改说明看,此次修改重点集中在完善涉及违反网络运行安全一般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违反网络信息安全义务行为、个人信息保护等四个方面的法律责任制度。这也是我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施行以来,时隔五年后的第一次修改。

观点提要:从时间间隔上看,网络安全法此次修改较人们印象中过往的很多法律显然要短了一些,或者说来得快了一些。这在很大程度上跟网络安全法所规范的内容属性有关。显而易见,人们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随着网络应用的日渐普及而不断深化的。同时,相比于现实中法律层面社会关系的相对稳定性,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新网络应用及业态的持续创新,客观上也决定了网络安全所涵盖的具体方面是快速变化的。这就要求从立法层面必须实时关注网络安全所涉及内容的显著变化,与时俱进作出相应修改。一方面,通过相应的修改,提醒人们切实重视网络安全;另一方面,通过修改及时完善相关的制度,进一步推进网络安全的依法治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相关行政处罚幅度的调整。通过修改健全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制度,说到底无非就是要重申,网络安全与网络发展就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不可偏废,更不能把责任当儿戏。

当干部就要到一线解决问题

9月16日《北京日报》汤华臻

背景:近日,一段安徽肥西县委书记在一线处置公共事件、直面群众问题的视频火了。面对群众和手机摄像头,他全程语气平和,思路清晰,通俗易懂地介绍政策,现场掌声不断,网上更是一片点赞。

观点提要:掌声源自认可,是对基层干部的充分肯定。干部干部,以干为先。老百姓最讲实在,谁能干事、谁干实事,就会支持谁、点赞谁。特别是在矛盾冲突较为集中的一线,群众诉求庞杂而具体,对问题的解决也比较迫切,尤其期盼“能管事”的、“能说得上话”的人来。对此,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一把手”,应当敏锐起来。无论是自我要求,多到群众身边走走,还是带好队伍,督促“能负责的人”与群众面对面,大家都奔着解决问题去,才能形成基层治理的正向循环。到一线解决问题,是职责所在,更是能力要求。必须承认,如今要成长为一名好干部,考验越来越多,想得到群众的认可并不容易。一方面,公众的权利意识普遍高涨,表达更加强烈而直白,且种种诉求相当分化,其间不乏矛盾打架之处,这对干部的问题分析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布置落实能力等都是挑战。另一方面,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处处都有摄像头,很多时候,到一线办公就好比“公开直播”,必须经受更多目光的打量与审视。“放大镜”之下,干部既要接地气还要懂舆情,既要能干事还要会沟通……当群众工作出现新变化新期盼,干部们惟有更加主动地去用心学习、提升本领,才能适应新情况新要求。

2022-09-18 9月16日《北京青年报》社评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0551.html 1 放宽私家车检验周期有利优服务惠民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