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5日
第04版:

汶上县:建强“乡土人才” 激活“一池春水”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郭虎 张星)今年以来,汶上县坚持把建强“乡土人才”队伍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抓实抓细柔性帮带、技能提升、培优环境等方面,有力推进乡土人才“提档升级”。

巧借外智外力,培育乡土人才。实行“借智补脑”,建立“域外专家+乡土人才”帮带机制,利用柔性引才专家专业优势,支持培养县域乡土人才。建立省企业管理研究会汶上工作站,省果树研究院、省农科院专家定期为乡土人才开展现场指导。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甘薯研究院”等省级平台4个,柔性引进专家人才21人,通过委托培养、参与承担科研课题等方式,帮带培养产业领军人才4人、省市乡村之星17人。围绕各镇街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面向高校院所选派15名高层次人才担任科技副镇长,为乡土人才成长提供全程跟踪指导。

提升技能本领,锻造过硬素质。依托县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直播带货、农家烹饪、孕婴师等技能培训,共培训乡村人才2855人。依托田间地头、产业一线,开设“庄户学院”,邀请种养殖能手登台授课,现场解决农村实用人才遇到的技术难题。打造“云端讲堂”,与清华大学远程教学站签订3年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农村实用人才收看乡村振兴课程,今年以来,已播放《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等优质课程23节,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758人次。对有意愿、有志向扎根乡村的人才,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开展创业孵化,为乡村振兴“添柴加薪”。

培优发展环境,释放人才效能。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农民职称评定,评选中级农艺师职称 12人、高级农艺师职称2人,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得到尊重和认可。实施“递进培养计划”,加强对优秀乡土人才的政治吸纳,表现突出的480人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519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加大优秀乡土人才评选力度,近年来累计评选县乡村之星97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家,为乡土人才发挥专长创造条件,不断催生让乡土人才“香”起来的良好氛围。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慰问、谈心谈话,密切与优秀人才的联系,进一步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和关心关怀。

2022-09-1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0372.html 1 汶上县:建强“乡土人才” 激活“一池春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