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5日
第04版:

汶上县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红管家”让群众幸福“满格”

■本报通讯员 郭虎 刘亚洲

近年来,针对城区人口越来越多、服务群众跟不上的难题,汶上县将最基层作为“作战单元”,探索推行“红管家”党建工作模式,通过网格管理、组团服务、信息支撑,努力实现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用最大努力让群众幸福“满格”。

网格化管理 让精致“满格”

“小朋友们,目视前方,将长袖甩起来,注意身体的柔韧哦……”汶上县坝口社区的舞蹈室里,舞蹈老师马小倩正在教社区的小朋友跳民族舞。一转身,裙摆飞扬;一挥手,灵气十足,优美的舞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孩子们有了玩耍的地方,我们还能在这里喝喝茶、健健身、办理一下日常业务,真的很方便。”坝口社区居民刘爽说道。

汶上县城区有20余万常住人口,如何将他们团结凝聚在党组织身边,这既是一个课题,又是一个难题。对于此,汶上县将红色阵地建设作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突破口,将城市社区由12个调整到26个,以“15分钟生活圈”为服务半径,每个城市社区均打造一处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跑腿代办、教育咨询、矛盾调解、社区康养等服务。为进一步强化“红色力量”,该县在26个社区中划分出229个综合网格,选派社区工作者236人,招募单元长、楼栋长、小区长4631人,建立“小区微信群”,公开“楼长热线”,实现了服务便捷化。为打造民主自治高地,在每个网格内建设1处“说事拉理室”,由网格长担当调解员,探索出“7+X”民主协商议事、“民主双协商”“12345”工作法调解经验,实现了“格事格提”“格事格办”“格事格了”。积极发挥楼长和单元长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开展“敲门行动”,建立人口信息册、人口定位图,摸清基本群体、特殊群体、流动群体,实现了管理精致化。

组团式服务 让温度“满格”

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汶上县东和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断,佛都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来看望慰问孤寡老人。与老人们一起吃完饺子后,志愿者们为老人剪头发、剪指甲、洗被单,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家”味。

让居民生活得有“温度”、有“质感”,是该县城市工作的宗旨和理念。该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凝聚各界力量,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定期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两新”组织到小区开展卫生清洁、隐患排查、爱心义诊、独居关爱等活动,增加群众的幸福感。为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该县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安家工程”,孵化培育社会公益类、生活服务类社会组织200余个,涌现出“马达送菜”“玖零家政”“老兵维修”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为提升治理效能,该县成立了26个社区党建联盟,针对物业服务、安保、充电、停车等“身边小事”广泛开展协商议事,通过党建引领规范物业服务,切实让群众在社区生活得舒心、放心,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党组织的信赖。

信息化支撑 让效率“满格”

9月13日,北城社区居民王凡回家途中被一股刺鼻的气味拦住了去路,寻味望去,他发现原来是小区门口的垃圾桶坏了。王凡随即打开“爱汶上随手拍”微信小程序,将照片进行上传。接到诉求后,县环卫处立即签收办理,环卫师傅们清理污水、更换新桶,整个过程花了不到1个小时。

为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汶上县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发运行“汶诉即办“平台,依托微信平台,内置“爱汶上随手拍”小程序,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收集、转办、督办群众诉求,将手机打造成了为民服务的新窗口。在诉求搜集方面,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O2O服务管理平台等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实现“一网统办”。在诉求办理方面,推行接诉即办,承办单位需在3小时之内完成抢办或签收,对多次抢办不积极的单位及时进行督导问责。“汶诉即办”平台运行以来,已受理工单2万余件,按时办结率100%,办理结果回访满意率98%以上。

2022-09-1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0371.html 1 汶上县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红管家”让群众幸福“满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