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有一本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这是读第五遍了。每次读就联想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河两岸市井人物、房舍奇观、店肆市招、游艺娱乐以及汴河两岸的花木景物。笔势简近,意态生动,世称神品。而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则极写湘西沅水的乡村人事、民俗、山水景致,与《清明上河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叫翠翠的主人公,这是一个从外貌到心灵都具有湘西劳动少女美的动人形象。翠翠是湘西边城茶峒城外渡口老艄公的外孙女,是他抚养起来的遗孤。她长到十五岁,成了一个俊秀、水灵、聪明而又活泼的少女,整日与外公以摆渡为生。
这一年最热闹的端午节,外祖父带着她去看赛龙舟,又看在潭中的捉鸭比赛。她被年轻、彪壮、水性最好的船总的二儿子傩送所吸引,两人一见钟情。当傩送把胜利品——捉到的鸭子送到她家时,她从心底里接受了傩送所给予她的爱情。当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向她求爱时,她的心已属于傩送,所以天保的歌声总也拨不起她的心弦。
后来,傩送为了寻找哥哥的尸体,而远离桃源,杳无音信。她唯一的亲人外祖父也去世了,好心的船总把她接到城里。但翠翠不愿意离开多年的摆渡生活和外祖父的坟墓。她只身一人,每天依然撑着外祖父留下的破渡船,引渡来往行人,并一往情深地默默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她不看重钱财,把积得的钱捐给了修筑碧溪嘴的白塔。
小说不仅着意写了少女翠翠的自然美,更着力描写了她对爱情的忠贞、执着,对外祖父的深情、孝道,对摆渡生活和故土的眷爱。这些都是翠翠朴素的心灵美。沈从文先生则认为,这是湘西劳动人民极为可贵的民俗。于是,他借用小说这种艺术形式,用淡淡的却洋溢着诗味的文字,写出了自己浓郁的乡情。
《边城》是沈先生1933年冬季动笔创作的,那时他“练习用笔”最多不过十年,但是他对文字的运用实际上已经臻于成熟。“慢慢脱去矜持、浮夸、生硬、做作,日益接近自然”,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跌宕多姿的艺术风格。
《边城》中的人和事都是微小和普通的,但沈先生却以绣花的功夫,一笔不苟地用他极其考究的文字风格,把它们本质的美和意义都描写了出来。《边城》充满了生命、感情、人性和希望。无论就其小说本身来欣赏,或者当做二十世纪初叶湘西地方社会的一部精彩录影记录来研究,都有不朽的价值。
《边城》 沈从文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