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究竟是为什么?想必这个问题你已经在内心思考了很多遍,但是始终没有得到什么答案。“年轻女子会看见生命的悲苦,年轻男子会看见生命的无常”,它或许会带给你一个答案,这本书叫《活着》,作者是余华。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活的没有别人好,在面对生活的艰难与困顿,无情与残忍之后,你会选择去做些什么,是逃避还是面对,你觉的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如果你有疑惑,这本书值得你去看一看。
富贵,民国时期地主家的一位少爷,有着年轻人的特质,喜欢自由,讲求个性,不受拘束。但他嗜赌成性,不听父亲与妻子的多次劝告,最终落得将家产败尽的结果,生生的将自己的父亲气死。富贵一家成为佃农,又遇母亲生病,富贵不得不到处为母亲投医问诊。可偏偏在投医的路上,又被国民党抓去,后来被解放军发现,放他回了家,结果回到家中母亲已经病逝了。妻子独自将一对儿女拉扯大,女儿在一次意外中变成哑巴,儿子暂且活泼机灵,本以为这次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是悲惨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他身边的亲人后来一个个死去,这一切就像被安排好的一个巨大的诅咒。最后,富贵只和一头也叫做富贵的老牛在一起为伴。小说的大致情节就是这样,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小说里一一死去。
看完这本书,背后不禁打一寒颤,余华安排的这一切,他该是多残忍又冷酷的作者呀。他让我们目睹了富贵从一位富家少爷,沦落到一败涂地,继而又假惺惺的给我们美好的希望。富贵的儿子得到长跑第一名,富贵的女儿也出嫁怀了孩子,其实这可以是一个美满幸福的结局。某些时刻有的温情脉脉,有的简陋的欢乐,然而我们以为噩梦不再缠着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豫,他冷酷的将自己的角色迅速用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
看到富贵的一生,我发现自己对富贵的心疼,不是因为富贵一生的遭遇,而是那种面对命运的无可奈何,痛的是他丝毫没有抗争过,唯一的愤怒似乎只有对春生的咆哮,他所有的力量都用来承受苦难,流尽眼泪,继续蹒跚前行。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源于叫喊,也不是来源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苦难与幸福、无聊与平庸。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富贵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诉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你终于会明白,无论现实我们经历了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和喜悦,或者是无可告人的艰辛和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的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那个结果对事实,我们毫发无伤,告诉我们谁还在不堪着大考的煎熬、不堪着失恋的痛苦或者不堪着某个回忆的鲜血淋淋。
大悲无泪,痛到极致也就对生活漠然了吧,像是习以为常。人总是极致的,要么被击打得目中无光,被时间推着往前走,要么打击之后越挫越勇。生活不及我们之所料,小说还是小说,生活还是生活,但生活更真实。
“人为什么要活着”?后来想到活着也就算了,但是人为什么要幸福呢?活着真是个好大的命题,表面上看它是一个多么显而易见的事情,“你就是活着啊!好像没什么可讨论的”。可是谁说活着就一定想活呢,活着真是天底下最不讲道理的一种状态,因为无从选择,不知怎么就开始了,却又无法结束。
我想起了一首诗,可以回答这个提问,“或许有一天容颜不再/却可以凭借过往中的只言片语/流出欢笑的泪水/或许有一天/我的他走了/我爱的他也走了/却会因为我曾经的感悟/将心底的爱继续灼烧/或许有一天/一切都落寞了/但也可以像黛玉一样/焚一香炉火/带走所有的过往/陪着来生不再寂寞”。
活着就是一种勇气,当今我们被红色旋律所萦绕,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老一辈革命者为我们铺平了胜利的道路,没有了恶劣的外界环境带给我们灾难,更应该值得我们去珍惜,去感恩,去传承。好好活着,活出精彩。
《活着》 余华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毛毛 摄影
心 织笔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