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泗水讯(通讯员 张旺 周长征 边存宝)近年来,泗水县为满足乡村振兴用地需求,持续推进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集体土地入市、农村闲置土地盘活利用等乡村振兴土地政策集成改革,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换模式。
持续优化乡村布局。自2019年底,该县启动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多次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及城镇开发边界多次进行优化调整,完成三轮试划工作任务,上报阶段性成果。2022年5月,根据“三区三线”国家划定规则,完成初步成果。编制期内,不断征求镇街及相关部门意见建议,摸清“十四五”期间建设计划,建立并充实项目库。同步开展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助力乡村振兴”的原则,坚持目标导向,结合在编的县级规划,重点研究县域村庄布局以及镇村发展方向,合理划定“三生空间”,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套等内容进行持续细化,完成圣水峪镇仲都片区等35个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并在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未批复的情况下,先后完成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框架下的金庄镇卞庄村、三角湾村,华村镇北庄村,济河街道罗家湾村、北孙徐村等村庄规划编制。2021年编制的泗水县仲都片区村庄规划,参选村庄规划精品工程,2022年1月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一批国土空间规划优秀案例,成为全省首批入选的五个村庄规划优秀案例之一。
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坚持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归属,通过出租、入股、合作、有偿退出等方式,盘活了农村闲散宅基地资源。龙湾湖艺术小镇利用47套村老旧宅基地,建立研学游项目;海蓝农业利用144套空闲宅基地,建设尼山鹿鸣精品民宿。对有参与民宿经营意愿的村民,免费提供设计,由村民自行改造装修运营,纳入基地统一管理,主要收益归村民所有,让农民成为乡村旅游产业的直接受益人,村集体也获得一定受益,让“ 死资产”变成“现金流”。目前,已建成等闲谷艺术粮仓、悦湖尚儒文创街、姥姥家民宿等一批独具特色文旅研学项目,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无穷活力。
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组织力量对全县范围内集体农转用、低效闲置等地块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对每宗土地逐一分析,分门别类梳理情况,合理确定圣水峪镇毛沃村一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为挂牌出让试点,实现了济宁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零的突破。对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集体建设用地,建立项目储备库,加快设计包装和设施配套,着力完善水电路气等硬件配建,推动土地溢价增值,加快对外挂牌招商,深挖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潜力,该县共完成5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同时,实施增减挂钩,截至目前,共节余建设用地指标783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