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1日
第04版:

山区县乡村治理 泗水办法

本报泗水讯(通讯员 刘超)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以来,泗水县坚持把乡村治理工作作为重要一环,以方方面面的政策集成为主要抓手,强党建、优体系,强保障、优机制,为山区县乡村治理提供了泗水路径、泗水办法。

集成最优网格——建立健全“一网三联”乡村治理体系。全县391个行政村建立“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三级党建网格,构建“党建引领一张网、基层治理一盘棋”体系。深化“干部联网格”,村党组织书记、村干部逐级联系党建网格,机关干部、民情书记全员下沉赋能联系网格,推动干部进网、网中有人;推动“党员联农户”,通过“党员选群众、群众选党员”双选制,确定党员联系户,目前建立联系16.5万户、55.8万人。去年以来,收集群众诉求建议6500余条,为群众解决实事4100余件。推动“积分联奖惩”。建立农户“信用+”体系,对农户进行信用评价,评分每10分对应1万元授信额度,目前授信16450户、授信金额23840.3万元。

集成最强力量——打造“21388”头雁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编制2类清单,明确1项专业化管理、3种奖励,规定8种停职、8种退出情形。实施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梳理村级最常用的“四议两公开”、财务支出等28项小微权力,逐项明确政策依据、申请条件等;创建村级“正负面清单”,明确村干部履职尽责12项“必须为”正面清单、15项“不可为”负面清单。“三奖一化”,激发干事动力。加大物质奖励,每年评选20名左右“富民强村好支书”,给予一次性即时奖励;加大精神激励,优先推荐参加专科学历教育,优先组织到先进地区、对标村庄学习锻炼;加大政治激励,优先选聘为镇街特聘组织员,优先纳入高素质专业化管理。“八停八退”,严明纪律规矩。建立健全不合格、不称职村书记停职、退出机制,明确“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不到位”等8种停职情形,明确“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8种退出情形。

集成德治善治——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施乡村儒学工程。以“孝道”为突破口开设“乡村儒学讲堂”,通过故事化、生活化、互动化方式,为村民讲解《论语》《弟子规》,用贴近群众、灵活多样的形式让村民感受儒孝文化熏陶。实施全民教育工程。在城区、社区、学校开办三大讲堂传播儒孝文化。城区以广场儒学讲堂为主,社区以圣源国学公益大讲堂为主,不定期开展教学,促进了尊老孝老、邻里和睦蔚然成风,遵规守法、崇尚和谐的风气日渐浓厚。发挥“新乡贤”“三治”作用。以杨柳镇为例,推选村级乡贤845人、镇级乡贤130人,成立村乡贤参事会31个,组建决策建议“智囊团”、纠纷调解“老娘舅”、乡风文明“督导组”、慈善公益“志愿队”,提升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水平。

集成联结机制——创建共享共治区域化党建联盟。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成立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党建联盟。着眼加强龙湾湖示范区党建工作,建立“1+2+18”联盟体系,即成立龙湾湖乡村振兴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协同联结济河街道、圣水峪镇2个党(工)委,吸纳夹山头村、南仲都村等18个党组织,建立起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服务共促、发展共赢“六共”机制。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建联盟。先后成立了黄金梨、草莓等12个分中心,进一步推动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该县已连续两年实现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持续增加,村级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2022-07-2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5562.html 1 山区县乡村治理 泗水办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