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7日
第04版:

1982年,我们一起大学毕业

张新广

又到一年大学生毕业季。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之后,1977级、1978级两级大学生毕业四十周年。1982年,就像1978年一样,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197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元年,198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开展的一年。

1978年的年初和夏天,有两批有志青年经过择优选拔,走进了全国各高等学府的大门;四年之后的1982年,这两级学生大学毕业,分配到祖国的各行各业工作。正像一年有两届大学生入校的情景一样,一年又有两届大学生毕业,他们同属1982届。自此以后,与过去大学生通常以“届”来区分不同,1977年大学生入校后,大学毕业生通常称为“级”而不再称“届”。

1977级、1978级两级大学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十分特殊的一个群体。1977年招生较少,有不少专业是1978年才首次招生,于是这些1978级大学生也等同于这些专业的首批大学生,类同于1977级;还有许多专业1977年招生人数极少,如教育学专业,1977年只有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等少数几个学校招生,法学专业也只有北京大学等学校招生。到1978年,许多大学扩大了招生专业和人数,不仅招生门类比较齐全,招收的学生也有所增加。1977年全国招生27.8万人,录取率4.1%,而1978年共录取学生40万,录取率也仅为6.6%。

1977级、1978级大学生,是一个多数人经过上山下乡、回乡,并经受过多种磨炼的群体,是一个历尽艰辛终于改变命运的幸运群体,也是一个大浪淘沙后特色鲜明的群体。这是造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此后非凡人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两届大学生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努力,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和扎实的专业,支撑着自己的工作和业务,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中坚,他们的努力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称赞。

在高考的引领下,中国社会不断涌现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积累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在1977级和1978级这两级大学生中,不仅有人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涌现了两院院士及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他们中既有刘震云、肖复兴这样的著名作家,还有张艺谋、陈凯歌等著名的电影艺术等专家。

TCL董事长李东生,1978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1982年毕业后开始创业,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张艺谋说,他上大学就是为了谋出路,而后他不仅执导了《红高粱》等一批影响较大的电影,还担任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和称赞,也受到了国家的通报表彰。肖复兴擦着年龄的上限考进大学,刘震云的作品多次成为高考试题。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是当时考区最后一个报名的考生,险些丢掉高考资格。陈凯歌在谈到高考的体会时动情地说:“没有高考,就没有《霸王别姬》”。

1977级、1978级大学生,在入学之前,都有着艰苦曲折的经历。正因为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们几乎以“自虐”的方式刻苦努力。就本人所在的山东大学哲学系78级来讲,年龄最大的已30多岁,最小的才17岁。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结婚生子。

这部分人大多是1966届、67届、68届老三届的学生。他们考入大学时,年龄偏大,且家庭负担重。有的还是两三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要求学校领导及系领导把本科改为专科,以便提前两年毕业参加工作。经学校、系领导做工作,说明机会来之不易,要克服暂时困难,坚持下去。于是这部分同学也安下心来,更加刻苦的努力,不辜负领导的关心。这些大年龄的同学星期天不休息,平时很少逛街,夏天忍着蚊虫叮咬,在路灯下背外语;冬天在教室里坚持学习到11点多钟。

生活的磨难、困苦给了同学们坚忍不拔的毅力,曾经的苦难经历造就了他们顽强坚韧的性格,历经沧桑和年龄较大的磨励,使他们养成了勇于担当的品格。他们肩扛着责任,担负着使命,带着全家老小的殷殷期望和对祖国的感恩,刻苦钻研、心无旁骛,心中的唯一目的,就是学好本领,报答祖国,不负亲人。对他们而言,高考是青春的痛快淋漓,而考后却是喜忧参半,两种情绪混合在一起,唯有坚持到底,才不负韶华。他们感恩高考,刻苦奋斗在当下,他们克服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的劣势,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理解力强的优势,如鱼得水般地将自己的学习兴趣发挥到极致。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学业,最后取得了优异成绩,终于无愧地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1977级和1978级作为两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毕业之际正赶上国家改革开放需要大量人才之际。我们哲学系78级80位同学分配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未结婚、比较年轻优秀的学生被分配到中央、国家有关部委机关工作;二是未婚的,年龄稍大的一部分除考上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外,其余的则分配到各高等院校和各大学担任教学研究工作;三是结了婚,年龄偏大的学生一律分配到家乡所在的地市重新安排。我们这些结了婚,年龄偏大的同学很乐意分到离家近一点的单位,目的是为了一边工作,一边方便照顾家庭。当我兴高采烈地准备回老家汶上报到时,负责分配的领导找我谈话:别人都想留在济宁市区工作,你为什么偏偏回汶上?第一你是党员,第二你是山大毕业,所以组织决定把你留在济宁市区,党员要服从分配。

这样我被分配到济宁市职工教育办公室工作。一年后,随着市委党校正规化办学的需要,我调入市委党校担任哲学教员。由于专业对口,很快的就在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得益于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大学之前的工作经历,不太长的时间,我成了教学骨干,担任了哲学教研室主任,承担了党校所有班次的授课任务。

凭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凭着不断充实完善的专业知识,在党校十多年里,我与学员朝夕相处,教学相长,情谊相随,紧张而幸福着,繁忙而快乐着。在这里,我由青年迈入中年,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蜕变,即由一名大学生成长为哲学教授,由一名教师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

山东大学,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著名高校。毕业40年来,我一刻也没忘记山大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的一言一行,也展示着山大人的风骨和精神。

山大的学子遍布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每一位学子对母校都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感激。哲学系1978级同学每逢毕业10周年20周年30周年的日子,都相约来到母校,看望师长,寻找过去求学的记忆,寄托思念和敬仰之情。哲学系的同学们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凡我在处,便是山大;有你在时,那便是家”。

感谢亲爱的祖国,给了我们无比珍贵的大学学习机会,给了我们自强不息的信心和勇气。感谢山大敬爱的师长,给了我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追求真理的本领。感谢亲爱的同学,给了我诸多帮助和鼓励。而今天,地北天南、山左江右的同学,仍每天用微信相互了解、相互温暖,传递友情。四十载辛苦承一诺,留取心魂常相守。山东大学,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家。 ■心飞扬 摄影

2022-07-17 张新广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5265.html 1 1982年,我们一起大学毕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