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爱华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山东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六个新跃升”的目标任务,系统部署了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目标更高,任务更重,挑战更大。确保山东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落地落实,关键在党、关键靠人。打铁必须自身硬,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大胆提拔使用优秀干部,加强实践历练,完善激励机制,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确保党员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走在前、开新局,必须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而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处理好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激励与监督的关系。
首先,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改变“用人不疑”传统的思维模式,强调监督的重要性,抓住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信任激励与监督互为表里,相互促进。我们党员干部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认为信任激励与监督是对立的,认为“疑人不用”是我们数千年来的用人信条,认为上级监督是不信任、同级监督是给自己过不去、下级监督是不服从不听话。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他们对监督有反感甚至对抗心理。我们必须扭转这种错误认识,只有正确处理监督与信任激励的关系,才能营造一个让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忠诚干净担当的氛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只有各级干部担当尽责、苦干实干,才能干出山东美好的明天!
其次,没有监督的信任是溺爱,容易导致腐败。信任是组织对干部的认可,可让干部产生无限的动力与归属感、安全感。但时位之移人也,由于干部随着职务的升迁,来自于权钱色的诱惑也随之增多。当下的“糖衣炮弹”比战争时期的“枪林弹雨”可怕的多。仅靠道德自律往往事倍功半,缺乏监督、没有监督的信任就是放任,后患无穷。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日常监督常态化,他律与自律相互发力、相互配合,才能事半功倍、相得益彰。
最后,创新激励信任与监督文化,营造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政治生态。人们常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烦死人,文化管人管灵魂”。孟子则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由此观之,我们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必须着眼于理念与文化的革新,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筑牢监督的思想根基。把监督机制纳入诚信体系,使激励信任与监督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监督提升人民对执政党的信任、增强组织对干部的信任,同时,党员干部应主动接受监督,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深刻认识到监督是爱、放任是害,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在全社会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严肃严格、求真较真、细致细究、务实扎实、高效快捷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舍我其谁的豪气、开拓创新的锐气、敢于斗争的胆气,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从而明辨是非、找准方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贯彻落实好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