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荷月,几乎每天的晨昏,都要在水一方观赏莲花,或匆匆一瞥,或依依不舍。
早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晨光里,就用国画与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约定黄昏的回眸,看那“荷花欲拆犹微绽”,最好赶上微风,看蜻蜓躲在荷下,时光在雨霁时弥漫着叶之清香与花之异馥……
花都开了,无声无息的盛放。那些红白粉紫黄……还有双色的、杂色的花,似乎听了什么号令,争先恐后,动人的光芒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无不恰到好处。
花的繁盛,如仙子盛装的赴宴。叶子田田,满目流淌的碧绿,直达心底的是欢喜与清凉。放眼望去,“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有风即飘摇,无风则袅娜。
惯于晨昏赏莲,尤爱“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花舞动着高洁,引渡水面迷失的云霞,纵然常陷污泥之中,却出水自清静。在花言草语泛滥的季节,这花暗守着饱满的缄默,悄悄地绽放,静静地思索,风在轻轻地翻阅花洇染出的淡雅的超脱。
莲花的姿态、清香、神韵……早被诠释得淋漓尽致了。最为熟悉的当是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寥寥数语就现出丽日蓝天下碧水柔波绿叶花似锦相宜的景致。李商隐“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又何尝不是形神兼备呢。
莲的秉性,是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一尘不染的君子,令古今文人以莲言志,以莲兴思,高雅的风韵渗透了人类的精神。李白“心如世上青莲色”,白居易“似彼白莲花,在水不着水”,齐白石“料到如来修已到,莲花心地藕聪明”,都映照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探索。
行文至此,窗外月色如水,我又搁笔赏莲去了。■听松 摄影